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能源系统”相关结果479

      来源:中新经纬2021-07-08

      )研究显示,中国在2060年能源系统累计投资将达到122万亿元,带动整体投资规模超过410万亿元,对中国gdp贡献率超过2%。...其次,能源保障,到2060年,预计中国清洁能源的供应量将满足90%的一次性能源需求,单位gdp能耗相比2018年降低80%以上,能源自给率将提升接近100%,全社会用电成本下降20%。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2021-07-08

      从达峰年限来看,有18个国家是在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通过之后实现碳排放达峰的,且这些国家的达峰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石油危机、政治危机、金融危机等“黑天鹅”事件影响,通过能源系统加速低碳转型、...电力系统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交通部门通过发展生物燃料替代和纯电动汽车加速低碳化,建筑领域能效加紧提升,推动工业领域加快向清洁循环经济转型。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1-07-07

      炼油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路径减油增化燃料清洁低碳化可再生能源制氢数字化转型多能耦合智能低碳能源系统生物炼制和循环化工在“双碳”目标下,炼油化工行业要找准新定位,培育新优势,积极实施新举措。...通过炼厂布局调整,建立化石能源高效转化,发电、供气、供热、供燃料为主体,耦合光伏电、风电、核电、电解水制氢等电、气、氢燃料多能耦合智能低碳的能源系统,是炼油化工企业减少碳排放的一条重要途径。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07-02

      推进工业企业优化用能结构,加大非化石能源应用占比,提升电气化应用水平。开展节能诊断,实施综合能源系统节能改造,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深化能源行业的能效提升改造,提高能源生产效率,构建产业现代化能源互联网,促进储能与多能互补、深度融合发展,提升综合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2060碳中和将为中国经济贡献几何?

      来源:普华永道2021-06-28

      碳中和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未来40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预计为年均gdp增长贡献超过2%;能源系统将需要超过120万亿元投资,并带动相关领域投资高达400万亿元。...能源领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将从以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约占我国能源消耗的70%)为主,转型到以太阳能、风能、水电、核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为主。

      来源:生物质能观察2021-06-22

      相较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以上定位决定了生物质能在短时间内不会成为当前能源转型的主力能源。相反,在县域能源转型过程中,特别是在现代农村低碳能源系统中,生物质能将发挥举足轻重作用。

      来源:格隆汇2021-06-21

      该公司成立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零碳能源和储能领域,并以“西子航空零碳智慧能源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为依托进行储能(熔盐储能、电池储能等)综合技术验证,构建零碳能源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服务能力等。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6-17

      欧盟gdp占全球的比重为22.54%,同期能耗占比为8%,碳排放占比为8.79%,实现能源系统碳中和采用的是以生物质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有大量燃煤发电机组,如果将燃煤改为燃生物质,为风光发电调峰,既节省了新建储能电站投资,也有利于燃煤机组在减碳的前提下实现最大限度利用,减少原有能源系统直接淘汰而造成的巨大社会财富浪费

      碳中和加速 环保行业受益几何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2021-06-17

      2)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要求我国能源系统发生颠覆性改变,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主导方向。对于电力行业,电力系统深度脱碳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来源:《瞭望》2021-06-16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说,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传统能源系统,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传统能源企业要及时转型,去开发新的领域。...专家指出,根本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统筹推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建设,合理布局各类保障性电源。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6-16

      能源结构逐步减碳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高达57%,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比石油高30%、天然气高70%,能源系统产生的碳排放的71.7%来自煤炭。...另一方面,大幅提高新能源消费比重,建立满足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并网要求的新型电力系统,改变电网运行方式,实现源、网、荷、储有机互联、供需双向互动。

      来源:《中国商界》2021-06-10

      要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幅提升能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为能源系统高效运行提供强有力支撑。要围绕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和智慧平台,挖掘企业一切可能的潜力。

      来源: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2021-06-10

      但是,生物质能不仅仅是在电力系统发挥作用,还有新型能源系统领域和新材料领域。...若电力不是主要的能源形式,或者电力在能源系统中占比不高,少量的电力储存不会造成电力成本的显著增加。未来电力系统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主要电源,大量的储能必不可少,势必造成用电成本的增加。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6-09

      2030-2045年为加速减排期,将面临一定的缓冲时间,需依托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系统实现碳排放“稳中有降”并进入减排加速期,将实现交通系统全面电气化,完成农业零碳化改造,推进工业领域减碳行动,同时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6-09

      依靠技术创新,进一步降低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利用风电—光电—储能耦合模式替代火电,发挥储能技术快速响应、双向调节、能量缓冲优势,提高新能源系统调节能力和上网稳定性。...目前,中国能源消费仍然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特别是煤炭比重占一半以上。201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4×108t油当量,煤炭占58%,石油占19%。

      “宏观视角下的碳中和”系列专题二:财政视角下的碳中和

      来源:钟正生经济分析2021-06-04

      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测算,中国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2020年至2050年能源系统则需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以过去几年绿色金融发展的经验看,在绿色投资中,靠金融系统动员社会资本的比例占了90%左右,政府出资在10%左右,碳中和所需要的投资的来源构成应该也类似。

      来源:北大国发院2021-06-04

      同时,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系统,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例在85%左右,而且这个能源系统还将持续扩张,碳中和要求把这个系统倒过来。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21-06-02

      报告认为,加快中国电力行业深度减排,推动传统燃煤电厂从能源系统中有序退出是可行的。...一场颠覆性的大讨论正在中国能源领域展开,主题是中国现役的1000多座燃煤电厂会不会被判“死缓”?以及未来中国电力系统究竟应是什么样的?这场大讨论从2020年初就开始发酵。

      来源:中国城市能源周刊2021-06-01

      三是要注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减碳”问题目前,对于未来新能源能源系统中占比的讨论仍然存在很大分歧,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认知存在不同。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5-11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指出,根据清华大学相关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仅能源系统的相关基础设施投入可能就需要100万至138万亿元,公共交通等投资也要增加到27万至37万亿元...“能源领域要发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发展各种非化石能源技术。同时制氢、储能的研发也要同步进行。工业部门要节能,提高能效,都要采用新的低碳技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