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预处理工艺流程及主要产污环节见图 1。
图 1 污泥预处理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污泥预处理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恶臭、污泥浓缩和脱水过程排放的上清液和滤液。
3.3 污泥产生量及计量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的计量是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的基础,本指南对污泥产生量和计量方法做出规定。城镇污水处理厂应在污泥产生、贮存和处理的各单元设置计量装置。
3.3.1 污泥产生量
各类型污水处理工艺及相关处理单元污泥产生量的计算参见附录 A。
3.3.2 污泥计量
3.3.2.1 初次沉淀池污泥计量
初沉池不接收剩余活性污泥时,污泥理论产生量参照附录 A 中公式(A-1)计算。当初沉池间歇排泥时,采用容积法计量污泥产生量,排泥量参照附录 A 中公式(A-8)计算。
3.3.2.2 剩余活性污泥计量
设有初沉池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理论产生量参照附录 A 中公式(A-2)计算。剩余活性污泥连续排放时,设置流量计计量污泥产生量;生物膜法中二沉池间歇排泥时,采用容积法计量,排泥量参照附录 A 中公式(A-8)计算。
不设初沉池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理论产生量参照附录 A 中公式(A-4)计算。
3.3.2.3 消化池污泥计量
设置计量装置计量厌氧消化池进、出泥量和沼气产量。进泥量为初沉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之和,参照附录 A 中公式(A-5)进行计算。连续进出泥时,采用流量计计量污泥产生量,并记录累计流量。采用投配池间歇进泥时,采用容积法计量,并记录每次投泥前后投配池中污泥液位高度和每日进泥次数。计量污泥消化池产生沼气的计量装置或仪表宜安装在消化池出气管道上,沼气计量装置应具有读取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的功能。
3.3.2.4 污泥的出厂计量和报告
城镇污水处理厂出厂污泥可采用地衡进行计量。城镇污水处理厂应为出厂污泥计量建立完善的记录、存档和报告制度。污泥在采用好氧发酵、土地利用及焚烧等处理处置方式时,城镇污水处理厂应采用运营记录簿(即台账)制度,并将记录结果提交相关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污泥最终处置单位。
3.4 污泥预处理工艺类型
3.4.1 污泥浓缩
污泥浓缩常采用重力浓缩和机械浓缩两种方法。机械浓缩包括离心浓缩、重力浓缩等方式。
3.4.2 污泥脱水
污泥脱水包括自然干化脱水、热干化脱水和机械脱水,本指南中特指机械脱水。常用的污泥机械脱水方式有压滤式和离心式,其中压滤式主要指板框式和带式。
3.5 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3.5.1 预处理过程中药剂及能源消耗
3.5.1.1 药剂消耗
污泥预处理过程中药剂消耗主要为调理剂,常用的调理剂包括无机混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大类。无机混凝剂适用于板框式压滤,有机絮凝剂适用于带式压滤和离心式机械脱水。无机混凝剂用量通常为污泥干固体重量的 5%~20%。 有机絮凝剂, 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PAM) 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PAM) ,用量通常为污泥干固体重量的 0.1%~0.5%。
3.5.1.2 能源消耗
离心浓缩比能耗最高。重力浓缩的比能耗通常在 10 kW˙h/tDS 以下,仅为离心浓缩的 1%。污泥脱水阶段主要能源消耗来自脱水机械主机设备以及冲洗水、药剂添加等驱动力的消耗。板框压滤机、 带式压滤机和离心脱水机的比能耗分别为 15~40 kW-h/tDS、 5~20 kW˙h/tDS 和 30~60 kW-h/tDS。
3.5.2 预处理污染物排放
3.5.2.1 恶臭气体
污泥浓缩池硫化氢和氨气排放浓度分别为 1~50mg/m 3 和 2~20mg/m 3 ,臭气浓度(无量纲)通常为10~60。
污泥脱水机房硫化氢和氨气排放浓度通常均为 1~40mg/m 3 ,臭气浓度(无量纲)通常为 10~200。
3.5.1.2 上清液和滤液
污泥浓缩脱水过程中产生的上清液和滤液 (包括冲洗水) 等废水中氮磷浓度较高, 氨氮浓度约为 300mg/L,总磷最大浓度约为 100 mg/L。
3.6 污泥脱水新技术
3.6.1 高压和滚压式污泥脱水机
污泥脱水新设备主要有高压污泥脱水机和滚压式脱水机。
高压脱水机的工作原理是将湿污泥(含水率 87%左右)投入由高压和低压系统组成的机械挤压系统中,经过多级连续挤压,脱水污泥含水率降至 30%~50%。该类型脱水机单位能耗约为 125 kW˙h/tDS。
滚压式脱水机的工作原理是将湿污泥(含水率 85%~99.5%)投入圆形污泥通道,通道前端为浓缩区,后端为脱水区。浓缩污泥在脱水区经深度挤压后由出口闸门排出,滤液由通道两侧栅格的出水孔排出,并由脱水机下的污水槽收集。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降至 60%~75.5%。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