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环保网讯:摘要:分析了现有化工企业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和清污分流存在的诸多问题,分别从技防和管理角度对污水分类收集和清污分流管网建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化工废水达标排放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1.引言
众所周知,化工企业废水产生环节多,水质变化大,具有高COD、高氨氮、高盐分、高毒性、难降解等特点。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一方面,化工废水排放不仅要常规污染物指标达标,特征污染物指标达标要求也逐步摆上了议事日程。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农药、医药行业排放标准等国家标准就已经包含了不少特征污染物指标。对于现行排放标准中未包含的特征污染物,一些地方环保部门了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如江苏省要求废水处理站对特征污染物的去除率必须超过90%。另一方面,化工企业清下水(包含雨水)的排放标准也很严。江苏省要求清下水COD排放标准小于4D mg/L,均严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6)》100 mg/L和《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939-2006)》80 mg/L的标准。
要确保污水和清下水稳定达标排放,切实做好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和清污分流是企业必然选择。但现有相关要求和技术规范均较原则,操作性不强。如何有效地开展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和清污分流工作,是摆在众多化工企业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现实的难题。以某化工园区众多企业实际经验为基础,就此进行一些探索,提出了较为实际的对策。
2.现状分析
2.1污水收集普遍存在的问题
2.1.1地埋管网问题
大多数化工企业污水排放采用地下埋管。地埋管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易产生2次污染或交叉污染。地埋管基本采用砖砌或水泥管对接,埋地较深,长期堆积大量废水,地埋管易沉降错位导致渗漏渗排,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在污水管网和清下水管网交叉处,清下水容易受到污染;②不便于日常检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员的更替,往往难以厘清管网走向,出现问题需很长时间去排除,修复也需花费较大精力。有时环保部门检查甚至需要借助暗管探测仪探查。
2.1.2不分质收集处理
化工废水水质往往因生产工序的不同相差很大。需针对不同的废水采用对应的处理工艺。如含盐废水需采用三效蒸发、MVR等方法去除高盐,高COD废水需采用芬顿氧化、微电解等预处理方法处理特征污染物,车间设备清洁废水等低浓度废水可直接进入生化系统。但很多企业根本达不到要求,一是由于管网建制不合理无法分类收集;二是废水处理设施仅有生化装置无预处理装置,分类收集难以实现;三是企业即使具备高浓度或高盐预处理装置,但企业目前普遍只有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环境工程管理操作人员,预处理装置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有的甚至形同虚设。
2.2清下水管网存在的问题
(1)清下水不净,许多企业认识不足,罐区雨水、部分生活污水进入清下水系统,导致超标排放。
(2)车间无截污,跑、冒、滴、漏后随时流入雨水管网,厂区又无初期雨水收集系统导致超标。
(3)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无空间错位,污水渗漏导致清下水超标。
(4)原有清水管网为埋地管,深度一般在0.7 m左右,排水不畅,长期积存,易发黑发臭。
3.技防对策建议
3.1污水收集的对策建议
3.1.1强化车间源头分类收集
考虑污水分质处理的要求,首先进行分类收集以便于后续处理。车间应建设高浓度、高盐分、低浓度和清下水(包含间接冷却水和蒸汽冷凝水)4种收集池。高浓度废水、高盐分废水和清下水需用管道从设备出口输送到各自的容纳池,互不干扰,管道采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低浓度废水池接纳设备、车间清洁水和车间周围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安装液位自动控制泵,便于随时将废水输送到废水处理站,池体大小以24 h的接纳量为宜,同时做好防腐工作。如工艺废水量较小,亦可采用1 t桶直接将工艺废水输送到废水处理站(图1)。
3.1.2管网建设
输送高盐、高浓和低浓度污水的管网至污水处理站管网全部采用管架明管分类输送。一是便于分质处理;二是确保不污染清下水;三是便于随时检查;四是便于厂内考核。
3.2清下水收集
从清洁生产和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要求间接冷却水全循环使用(不得随时稀释排放,可定期经监测后集中更换)、蒸汽冷凝水综合利用,不少化工园区从环境管理出发,要求企业非雨时段清下水不得有水外排。另一方面清下水排放要求较高,COD要小于40 mg/L。这两方面对清污分流提出很高的要求。为此,清下水收集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造和完善。
3.2.1间接冷却水和蒸汽冷凝水的收集
为防止污染,设备排放的间接冷却水和蒸汽冷凝水必须采用密闭的明管收集,不得采用明沟,以防与污水交叉,然后通过明管输送到中间水池或直接输送至企业冷却循环池。这是保障冷却水长期循环利用的根本。
3.2.2初期雨水收集
跑、冒、滴、漏与车间管理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初期雨水的浓度,从环评审批到重点环境风险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工作均将初期雨水的回收处理建设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但在实际运行中大多数企业的雨水排放不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这与雨水收集不完善是密切相关的,根据实际经验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强化2次收集。
清下水管网污染最易发生在生产车间、污水处理站和仓储周围。根据监测,多数企业上述构筑物周围初期雨水COD的浓度高达300~1000 mg/L,若雨期间隔长浓度将更高。如对这些区域初期雨水不采取任何措施,任其直接排入雨水管网,仅靠末端初期雨水收集是很难达到排放标准的(达标率不到5%)。如初期雨水进入主雨水管网前,就在车间等高危区域周围设置一次收集设施,就可以大大减轻末端收集处理的压力。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2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