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环保网讯:摘要:通过在污水厂实地取样,首先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ationic polyacrylae,CPAM)调理储泥池混合污泥与消化污泥,比较2种污泥投药前后的毛细吸水时间(capillary suction time,CST),发现消化污泥的CST明显小于储泥池的污泥。
然后,检测这2种污泥的调理过程中Zeta电位的变化,并研究了挥发性悬浮物(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VSS)、总悬浮固体(total suspended solid,TSS)蛋白质、多糖以及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总量对脱水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投药后消化污泥脱水性能优于混合污泥,最佳投药量为4‰~4.5‰;污泥中VSS/TSS越高,污泥脱水效果越差;污泥中蛋白质含量是影响污泥脱水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含量低于26.5%时,污泥压滤后含水率随蛋白质含量升高而升高,但当蛋白质含量高于26.5%时,无明显变化规律。
关键词:脱水;消化污泥;混合污泥;挥发性悬浮物;蛋白质
住建部统计结果显示,截止到2015年6月,全国共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802座,污水处理能力已达测到2016年同期,城镇污水处理厂湿污泥(以含水率80%计)的日产泥量将达到2.91万t[1]。
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含水率高,成分复杂,含有病原菌、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处理不当将会带来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污泥调理脱水是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重要的一环[2]。污泥调理受其有机成分影响较大,一般规律是有机成分越高脱水性能越差[3]。
然而,具体到有机质的指标,比如,VSS、蛋白质、多糖等的到1.61亿m3/d,日产80%含水率污泥2.58万t。预含量对脱水性能影响的定量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近年来,研究多集中于污泥胞外聚合物或其他性质对其本身絮凝能力的影响上。Sanin[4]研究表明,EPS含量由较低的水平逐渐增加时,污泥脱水性能由于絮凝性能增强而改善;Li等[5]认为EPS的存在,可使脱水性能变差;裴海燕[6]等研究了活性污泥与消化污泥脱水性能,认为消化污泥粒径越小,絮凝能力越差。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