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形势下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构建的建议
基于以上现状和问题分析,笔者对新形势下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的定位、总体构架和构建思路给出了建议。
4.1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的定位
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是指以工业园区为管理边界、以污染物减排为管理目标的全套体制和制度。在目前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新的环保管理形势下,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将是一套体现区域化、系统化、规范化、可持续的减排管理机制,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工业园区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化是指以工业园区为管理单元,实施工业污染管理园区化,以全面提升工业污染管理的绩效和水平;系统化是基于园区水污染防治的系统性特征,统筹考虑源头控制、末端控制、循环利用3个环节,形成优化管理模式;规范化是指在新的环境管理要求和目标下,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管理制度,保证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可持续是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和公众的监督力量,创造条件引入第三方咨询机构和社会资本,搭建公众参与渠道,实现水污染减排系统的优化目标。
4.2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的总体构架
图3展示了一套完整的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构架。
图3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的总体构架
工业园区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涉及减排管理的多个部门,如环保、规划、建设、水利等;内部环境即为园区边界,包括地理边界和行政边界。园区边界内有管理平台、管理对象、管理政策、监控系统4大模块。完整的减排机制始于规范外部环境对工业园区施加的影响,强化环境准入,建立园区边界内的系统化管理体系,最终实现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
园区边界内的4大模块中,管理平台是减排机制构建的软环境和基础,决定此减排机制运行的有效性。管理平台具体包括组织构架、行政管理模式、开发运营模式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对象是全过程减排的3个环节,即企业、污水厂和园区的水循环利用。
不同于现行的减排机制,新构建的减排机制中,3个环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为减排目标服务。管理政策是管理平台实施管理的工具,作用于管理对象。主要的管理政策包括园区层面的总量控制、适用于园区的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根据园区特定情况优化的清洁生产管理以及针对园区的特征污染物控制。监控系统是为保证园区的环境安全、监督减排管理绩效、实现减排目标而建立的全方位监管屏障,主要由监测网络、信息公开、应急预案和考核评价组成。
4.3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的构建思路
(1)建设园区减排管理平台。工业园区减排管理平台建设是将减排机制实体化,具体包括体制建设和制度建设2个方面。体制建设是通过整合现行水污染减排链条中各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实现对园区水污染减排的协同和集约化管理。制度建设是规范平台运行的管理程序,亦是各部门实施减排管理的标准化制度,为保证工业园区的系统、稳定、达标运行以及风险有效控制提出约束措施。
(2)构建园区层面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构建以工业园区为责任主体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将能有效解决园区缺乏系统化管理的问题。具体而言,即以工业园区为考核对象设置总量减排指标,弱化企业层面出水(在此泛指非直接排入地表的所有水)的管控,强化对污水厂末端出水(在此泛指排入地表的所有水)的监管,形成园区内部优化的“企业预处理—污水排放—污水厂收水—污水厂处理—出水再生回用及排放”的污水处理模式。
(3)创新园区清洁生产管理。目前工业园区的清洁生产管理被普遍反映为有量无质、疲于应付,因此,新形势下的园区清洁生产管理应在严格实行强制审核制度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更有效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具体包括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弱化行政管制,引入第三方服务商;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制定不同清洁生产审核流程,适当简化中小型企业审核流程;发挥首创精神,以清洁生产的实施效益为导向,加大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等。
(4)强化对园区特征污染物的控制。加强对园区特征污染物的控制是指在工业园区范围内对特征污染物进行识别、监测、减排,形成制度化、常规化的管理程序。除了技术层面问题外,管理上可从企业污水排放对后端污水处理厂影响的角度识别优控污染物,建立企业特征污染物优控清单,并确定各类特征污染物的企业排放标准;同时采用经济手段,根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情况,实行污水处理费的分级管理。
(5)推进园区污水资源再生利用。推进工业园区污水资源再生利用应将其纳入地区水资源配置规划,根据园区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核算再生水回用对污染减排贡献的基础上,确定再生水系统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再生水回用比例。同时,推进包括工业利用在内的污水再生利用政策,并制定积极合理的再生水水价。对于有再生水需求的企业,适当降低再生水价格,以保证企业用水的积极性。此外,还应完善园区再生水生产和输送的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6)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一证式”管理制度。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整合现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形成系统完整、权责清晰、监管有效的污染源管理新格局,将能大力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有效推动减排政策的实施。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在国家层面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工业园区作为固定点源集中区,以其为对象设计排污许可证的落地方案,既具有代表性又具备可推广性,可以很好地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
(7)加强园区减排运行的监控。对园区减排运行的监控包括监测网络的建立、环境信息的公开、风险应急的管理、减排绩效的评估4大方面。监测网络的建立是园区污染监管的基础,配之以工业园区污水排放的在线监控系统和信息发布平台,可实现对企业污水排放的精细化、信息化、透明化管理。以环境安全为底线,根据工业园区自身产业结构和区块分布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应急预案,可提高工业园区环境监管和风险防控力度。在现有环境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对污染减排绩效的考核,可以评估工业园区现行环境管理水平,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采取整改措施,不断完善环境管理方法和手段,以实现环境管理的目标。
(8)推进园区减排市场机制的建立。工业园区减排市场机制是指在工业园区的污染减排管理、运行和监督等环节引入社会资本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园区减排的市场机制包括多个层次,如园区层面的市场机制、污水厂运营的市场机制、企业污水处理的市场机制等。不论哪个层次的市场机制,其目的均是通过引进第三方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理念,压缩成本、提升管理效益,为水污染防治的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5结语
通过对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园区存在区域化的环境管理政策缺失、系统化的减排体系设计空白、规范化的减排管理平台缺位、可持续的减排运作模式不足等问题。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环境管理的新要求,建议构建以工业园区为管理对象、以污染物减排为管理目标的区域化、系统化、规范化、市场化的减排机制,并从园区减排管理平台建设、园区总量控制、园区清洁生产、特征污染物控制、污水资源再生利用、“一证式”管理、减排运行监控、市场机制建设8个方面开展项目建设,保证减排机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为后续的深入研究以及机制的落地实施打下基础。
(来源:《工业水处理》2017年第4期,参考文献略)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