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环保网讯:随着工业企业逐步进入工业园区,尤其是污染项目“入园进区”的实施,工业园区与水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目前国内外关于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技术层面,如减排技术研究、污水排放特征研究、污水管网设计研究、水资源再生利用研究等,但从管理和政策层面系统化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的研究较少。
笔者调研了海河和太湖流域200余家工业园区,基于全过程控制的思路,全面梳理现行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化、系统化、规范化、可持续4个方面提出新形势下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构建的对策和建议。
1研究流域概况
海河和太湖流域作为工业园区集中、水污染严重的区域,一直是我国流域水污染管控的重点。经过“十一五”、“十二五”的治理,两流域工业源排放的COD和氨氮比例有所下降。由于两流域的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因此工业园区排放是流域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海河和太湖流域的工业园区概况如表1所示。
表1海河和太湖流域的工业园区概况
海河和太湖流域工业园区集中、类型多样、水污染问题突出,并且两流域分别位于长江南北,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有所不同,故选择海河和太湖作为重点流域开展工业园区调研具有代表性。调研选取的200余家工业园区分布于2个流域,覆盖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县级等多级别工业园区,同时涵盖综合型和行业主导型两种类型工业园区。调研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调研技术路线
2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现状
2.1工业园区环境管理体制现状
我国工业园区主要有3种开发模式: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和政企合一模式。从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组织模式来看,除个别工业园区的环保部门具有执法权外,其余园区的环保部门主要配合基层环保部门开展环境监察和监测等工作,部分未设置环保部门的中小型园区其环境管理通常由基层环保部门直接介入。
总体上看,按管理对象分,目前工业园区的环保管理可归纳为并存的两种模式,一种是企业管理模式,即环保部门及园区通过环评、排污许可、排污收费、排污监测、清洁生产审核等管理手段以及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监察监测实现对企业产污、排污的管理;第二种是行业管理模式,即地方环保部门和园区依据行业排放标准或提出相应的行业管理要求实现对园区行业的管理,同时,园区行业亦受到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环保政策约束。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2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