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环保网讯:NOx是电厂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本文就大唐林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在控制NOx排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对燃煤机组脱硝系统的经济运行和优化调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NOx;催化剂;烟气温度;运行调整
近年来,随着国家电力产业的快速发展,环保事业越来越被重视,国家新颁布的环保标准对火电厂污染物排放限值更加严格,作为NOx主要污染源之一的电厂面临的环保治理和节能减排任务也更加艰巨。在众多的脱硝技术措施中,作为燃煤电厂环保达标排放的最终手段的烟气脱硝处理技术主要分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其中,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和其他技术相比,没有副产物,技术成熟,脱硝效率高,运行可靠,便于维护,是工程上应用最多的烟气脱硝技术[1]。
本文以大唐林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350MW超临界燃煤机组为例,分析了其在脱硝调整方面遇到的问题,总结了相应的调整措施,并且在满足脱硝排放标准的同时,降低了液氨的消耗量和氨逃逸率。
1设备概述
大唐林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350MW超临界机组的烟气脱硝装置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系统,采用的脱硝还原剂液氨有效成份为NH3。本SCR系统不设旁路系统,采用双反应器,声波吹灰,反应器布置在锅炉省煤器和空预器之间。
本工程锅炉为塔式炉,采用单反应器形式。SCR反应器设计成烟气竖直向下流动,反应器外型为矩形立方体,四壁为侧板,并形成壳体,催化剂分3层布置在壳体内。为了使反应器内的烟气均匀流过催化剂层,在烟气进口处设置了导流板,在催化剂层的上方设整流装置。每台机组的初始层和第二层和预备层各安装了6套吹灰器[2],图1为本工程脱硝系统的布置图。
1.1、SCR技术简介
SCR技术是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的适用方法,其原理是在催化剂作用下,还原剂(由液氨或尿素等生成的氨气)有选择性地与NOx反应生成无害的N2和H2O,从而达到除去NOx的目的。SCR脱硝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寿命等直接决定烟气脱硝系统的效率,是SCR脱硝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其费用约占整个脱硝项目总投资的50%。
该技术1978年在日本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后,其工艺技术与催化剂的生产技术一直在不断地进步与完善,形成了蜂窝式和板式两种主流结构与技术,很快被北美、欧洲及亚洲各国所引进。
2影响脱硝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林州热电厂自投运脱硝系统后,一直面临氨氮比和氨逃逸率较高的问题。影响SCR烟气脱硝系统氨氮比的因素较多,其中主要包括反应器入口温度、脱硝效率、入口NOx浓度和接触时间等。
2.1氨氮比
氨氮比是影响脱硝效率最直接的因素,其中入口NOx随燃料和燃烧工况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作为控制变量的喷氨量随NOx含量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由图2可以看出,脱硝效率随NH3/NOx比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NH3/NOx比增加的同时氨逃逸率也会增加,过量的NH3会与烟气中的SO3反应生成硫酸氢铵,硫酸氢铵在烟气温度低于150℃时,会成为液态,与飞灰表面物质反应后将改变颗粒物的表面形状,最终形成粘性的腐蚀物沾粘在空预器和除尘滤袋上,造成空预器堵塞和滤袋糊袋,且增大引风机电耗。一般在设计中,NH3/NOx比控制在0.9~1.05之间比较合适,实际运行中,氨逃逸率控制在3ppm以内[3]。
2.2反应器入口烟气温度
燃煤电厂脱硝一般在320~420℃范围内进行,催化剂在此温度范围内才具有较高的活性,当负荷较低时,脱硝反应器进口温度低于320℃时,会造成脱硝系统效率较低,并且氨气会与烟气中的三氧化硫反应生成铵盐,引起催化剂毛孔堵塞和磨损,降低催化剂的活性。当烟气温度高于450℃时,催化剂的寿命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大幅降低,并且造成催化剂烧结且无法恢复。
由图3可以看出,当反应温度在200~280℃时,催化剂活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当温度达到400℃时,催化剂活性达到最大值,当温度超过400℃后,催化剂活性反而下降[4]。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2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