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膨胀那些事
大家平时遇到污泥膨胀先别急,要分析是属于哪种污泥膨胀(一般都是丝状菌膨胀),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为了便于理解,我们讲几个案例来剖析一下。
案例一:A/O工艺污泥膨胀现象
某化工公司A/O工艺出现污泥膨胀现象,SV30高达95%以上,出水浑浊,最终导致出水SS、NH3-N超标,处理效率极低。
病因诊断
首先镜检发现污泥中丝状物数量多,絮体细碎。其次进水水质波动大,温度高,但含碳污染物并不是太高,仍然在A/O设计处理范围之内,废水生化处理系统温度尚未超过40℃,判定此次污泥膨胀为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
随后,分别从溶解氧、冲击负荷和进水化学条件的变化上进行逐步分析确定。
1、分析溶解氧数据可知,O段溶解氧大于2mg/L,A段溶解氧小于0.5mg/L,符合A/O工艺设计要求。不存在溶解氧过低引起的丝状菌过度繁殖原因;
2、从冲击负荷考虑,此厂排放的废水中极易因蒸馏不彻底醇类超标,直接排入废水调节池内(调节池有效容积600m3,停留时间12h)势必会引起废水生化阶段进水水质的波动;
3、然后再从进水化学条件变化来分析,取样分析进水中的磷含量5.96mg/L,不存在营养失调。分析进水H2S含量,最高19.8mg/L,一般在10mg/L左右,稍微高于A/O设计进水指标。
4、最后分析pH和水温的影响,pH在6~9,一般认为pH低于6时,菌胶团生长受到限制,而丝状菌繁殖处于优势。温度低于5℃或高于35℃易引起丝状菌过度生长。
此化工废水处理厂随着产量的提高,废水的温度也提高,O段的温度在37℃左右,A段更高,这种条件不利于菌胶团的生长,而丝状菌对于恶劣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产生了过度繁殖,最终导致了污泥膨胀。
对症下药
由于此次膨胀为丝状菌污泥膨胀,根据产生诱因与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
1、首先将进水温度降低,保证生化段低于35℃。
2、投药处理,杀灭丝状菌的药剂有氯、臭氧、过氧化氢等。有效氯为10~20mg/L时,就能够有效杀灭球衣菌,贝代硫菌高于20mg/L时,会对絮体的形成产生不利,利用现有的循环水含氯杀菌剂进行投加,根据生化段有效容积3800m3计,应投加杀菌剂38~76kg,连续试验两次分析SV30仍在95%左右。
3、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在曝气池的入口处投加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效果不太明显。
4、加大系统排泥量,MLSS由5000mg/L左右逐步降低至3000mg/L左右,MLVSS由3000mg/L逐步降低至1800mg/L左右,虽然SV30相应也有所下降,约70%左右,但SVI也在230mL/g以上,故膨胀问题并没有解决,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生化条件的调整来改善。
5、接种新泥,改善生化系统中菌群结构。经过一段时间的排泥后,当MLSS降低至1000mg/L,又投加了新的活性污泥,经过一周的调整后,系统逐渐趋于正常。
案例二:改良型SBR(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泥膨胀
某化工企业污水处理站生化池出现如下情况:
1、有漂浮的污泥出现,并伴随着混合液体流进二沉池,水样中检测的COD一直不稳定,且居高不下。
2、污泥沉降性能差,沉降速率小,污泥疏松,密度不够。
3、漂浮的污泥中微生物多为丝状菌。
病因诊断
结合实际情况,从进水水量及构成、溶解氧浓度、污泥浓度及污泥龄、水质营养结构、pH值情况5个方面进行污泥膨胀原因分析。
1、溶解氧浓度曝气池溶解氧浓度经常<1.5mg/L,甚至有时会<1.0mg/L。
2、污泥浓度及污泥龄由于企业污水站实际污泥处理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故随着污水处理量的增加,污水站污泥浓度曾经处在5000mg/L左右的较高水平,一段时间内高达8000mg/L。剩余污泥因为不能及时排出,污泥龄太长,达40d,而设计要求为21d,故污泥龄严重超过设计要求。
3、水质营养结构污水处理中营养成分比例不平衡,远偏离C∶N∶P=100∶5∶1,且未及时补充。
4、pH值基本稳定在6~7,这是一个合理的情况。因此,排除掉此次污泥膨胀是由pH值过高或过低造成的。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