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
化学控制方法:加入适量的氯可杀死多余的丝状菌,但是采取加氯的方式需要慎重,如果氯加的太多,就会杀死污泥中的微生物,造成一些生长缓慢的微生物的流失。在废水中投加聚丙烯酰胺,短时间内可以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减少COD,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调节运行工艺措施:
1、缩短污泥龄并提高污泥负荷。随着排出的活性污泥,污泥龄缩短为21d左右。
2、提高污泥的回流比,从原来的100%提高到200%。
3、控制好进水量,减少大流量对系统的冲击破坏。
4、提高且稳定DO值,使曝气池DO保持在3mg/L左右。提高溶解氧量,需要提高曝气系统的供氧能力或减小有机物的负荷。
5、合理投加营养物。及时观察并及时添加少量粪便等营养物质。
成大事者未雨绸缪
能成大事的人,都是有先见之明的,擅长在问题发生之前就把它扼杀在摇篮里。预防其实是好的手段:
1、采取预曝气措施,可同时起到吹脱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作用,提高进水的pH。
2、加大曝气强度,提高混合液溶解氧(DO)浓度,防止局部缺氧和厌氧。若由于DO含量过低引起的丝状菌膨胀,应立即调整曝气量,增加DO浓度,一般好氧段DO含量控制在2~4mg/L,不可低于1.5mg/L。
3、补充N、P等营养,保持系统的C、N、P等营养的平衡。
4、增加调节池停留时间,减少进水水质波动。进水水质、水量应保持相对的稳定,尽量不要有大的波动,即使是需要增加处理负荷也要慢慢加量,且增加一次负荷要稳定一周,待系统运行指标稳定后再进一步提高负荷。
5、调整pH与水温,控制进水pH在6~9。可以增加加酸、加碱设施和在线pH监测仪。控制水温在5~35℃。生化处理的水温低问题一般没有好的方法解决,因为系统大,不好采取保温加热措施,但一般化工生产由于排放的废水都具有一定的温度,所以只要系统不断进水,就能保持一定的温度。另外也可以尽量采用地下式以减少冬季运行中的热损失。
6、沉淀池内的污泥应及时排出或回流,防止其发生厌氧现象。若发生厌氧现象,产生的各种气体吸附在污泥上,也会使污泥上浮,沉降性能变差。而且发生厌氧的污泥回流也会引发丝状菌的大量繁殖。这种情况时除排泥和清除沉淀池内的死角,并缩短污泥在池内的停留时间外,还应提高曝气池DO值,使出入沉淀池的水保持溶解氧不低于2mg/L,或者在污泥回流进入生化池前曝气再生。
以上就是丝状菌与菌胶团的抗争史,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说说你们都是怎么控制污泥膨胀的吧!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