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催化烟气脱硝技术
催化烟气脱硝技术有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烟气脱硝技术和臭氧氧化烟气脱硝技术,前者是把还原剂氨气下游的烟道内,经过催化剂的作用,将有害物质还原为水和氮气,这项技术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在反应温度较高时催化剂会产生燃烧或结晶现象,在反应温度较低时催化剂的活性又会因为多种原因而降低;后者是美国空气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臭氧能将一氧化氮氧化为易溶于水的高价态氮氧化物,之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洗涤塔内同时吸收转化为溶于水的物质,最后可达到脱硝脱硫的目的。
2.1.3催化烟气除尘技术
静电除尘技术和气固分离系统都可以达到烟气除尘的目的,静电除尘技术利用电极产生高压电,在电场的作用下催化剂颗粒就会带电,因为正负电荷相吸引的原因,吸附催化剂细小颗粒,然后集中回收。气固分离系统是传统的物理分离技术,首先确定过滤的压降,为具有适当孔径大小的多孔过滤介质在表面收集固体,待达到压降再反冲洗过滤器,将粘附的固体卸除,经过灰斗的回收,循环往复,最后达到气固的分离。
2.2氨肥法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术
氨肥法能够实现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的一体化,将三种功能合于一体,这种技术适合中小型合成氨厂的脱硫脱硝,符合我国的国情,在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收益,应该大力推广和应用。
2.2.1氣体吸收
从本质上讲,气体吸收过程就是溶质从气相向液相传递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温度和压力一定的条件下,烟气和氨气接触时,部分吸收质向吸收剂进行质量传递,吸收过程和传速率相同,从而实现气液两相的动态平衡,这就是氨肥法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技术中的气体吸收主要原理。
2.2.2脱硫脱硝
氨肥法脱硫主要是对二氧化硫的吸收过程,利用溶液对低浓度的二氧化硫进行吸收,氨分子和水分子很容易结合,从而形成氨的水化物,氨有极易溶于水的性质。在脱硫的过程中得到的产物可以将其作为吸收氮氧化物的吸收剂,对于烟气来说,在氮氧化物中一氧化氮又占到近90%,所以要脱除的大部分为一氧化氮。
2.2.3除尘
除尘的具体措施可以五步即首先烟气中的粉尘会高速通过文氏管反应器雾区,并向液膜高速运动,然后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受到离心力的影响粉尘的运动方向就会发生改变,其次旋转运动产生的雾滴使粉尘靠近水膜,下一步将会增大水雾封锁线的覆盖范围,最后利用高强磁化器对循环水进行磁化,进而提升脱硫效率,同时提升了除去粉尘颗粒的效率。
2.3碳基材料法
碳基材料是一种催化剂和吸附剂,它能够实现再生利用同时具有良好的性能。目前,有四种类型的碳基材料即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活性半焦和活性焦。活性炭的吸附功能较强可以吸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以及烟尘粒子。利用碳基材料法进行脱硫脱硝除尘操作相对简单,还有节省占地面积的优点,另外还可以带来较大的收益。
2.4脉冲电晕法
目前,脉冲电晕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所谓脉冲电晕法就是指在两端的电机上加上高压电,高压电能产生局部击穿,这样就会产生放电现象,从而获得非热平衡等离子体。通过高能活性粒子,那些难以进行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实现,进而有效的脱除烟气中污染物。
2.5金属氧化物催化法
金属氧化物催化法在进行烟气脱硫脱硝时,通过金属氧化剂的催化作用,有效提高脱硫脱硝的活性。这种脱硫脱硝的方法虽然脱硫率比较高,但是脱硝率差,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鉴于环保策略的要求,此种方法的脱硫脱硝率并不能达到理想的要求。目前,我国已有氧化铜、氧化铝等金属氧化物,但是都无法达到较高的脱硫脱硝率,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新型的催化剂也正在研制中。
3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脱硫技术相对已经成熟,但是脱硝技术的发展还有待提高,未来一段时间要尽快完善脱硝技术。要想实现保护大气环境,达到自然环保的目的,单纯的对烟气进行脱硫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脱硫脱硝一体化,然后在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中加入除尘技术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
在一体化技术中要注意避免二次污染的产生,现在,该项技术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还需要对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技术进行研究改善,进而更好的实现自然环境的保护。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