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 不同分区,在没有防洪要求的情况下,自然化驳岸比例应满足表6-1要求。
表6-1 自然化驳岸比例
7 竖向设计
7.1 基本要求
公园的竖向设计应结合水系设计,明确公园内地形及场地的标高、坡度与坡向。确定挖填方区域与大致的土方量。确保场地安全和湿地生物正常繁育,满足排水组织及湿地水文变化、栖息地环境、地下管网布置等相关要求。
7.2 高程控制
7.2.1 有城市防洪需求的场地,应参照《防洪标准》(GB50201)的相关规定进行必要的高程控制和防洪(潮)堤的规划,其它建构筑物高程及布置也应满足上位规划中的防洪标准及相关技术要求。
7.2.2 结合公园所在区域小流域综合治理,合理制定公园与外部场地高差,组织汇水区。通过高程控制,避免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物大量流入公园,最大限度恢复区域水系统自然循环。
7.3 挖填方设计
最小限度地改变自然下垫面和挖填方,尽量做到场地内部土方平衡,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的挖填方设计。对有污染的土壤先进行治理后再进行挖填方,治理后的土壤应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规定的I类土壤标准。对于无法治理的有污染的土壤,必须采取换土措施。客土不应含有对生物有害的污染物。
7.4 道路及场地坡度设计
7.4.1 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5%,并应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游人活动区绿地坡度宜为5%~20%,并应结合土质及植被情况在坡度大于土壤自然安息角的区域设置挡土墙等防护措施,防止滑坡及水土流失。
7.4.2 通过全园综合统计及周边市政设施协调,合理制定各区排水基础设施的管底标高及溢流高程,保障场地安全,最大限度地实现水资源的合理收集与循环利用。
7.4.3道路、活动场地及建筑外环境的竖向设计需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满足游园活动安全及无障碍设计相关要求。绿化用地宜做微地形处理,利于场地雨洪管理,增加雨洪蓄滞和渗透。
7.4.4考虑游人心理、视线组织、景观营造等需求,通过地形设计形成良好的空间格局。
8 种植设计
8.1 基本要求
8.1.1 遵循乡土化和多样化的原则,满足野生生物栖息需要,再现自然生态特征。按照湿地水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的多样化、过渡特色,形成沉水、漂浮及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或湿生(沼生)植物—陆生乔灌草的群落形式。在进行种植设计时需尊重场地原有特色,避免过度设计,避免外来植物入侵。对有特殊功能的人工湿地(如重金属治理等),可设计相应的功能型植物群落,并设计合理的品种及更换周期。
8.1.2 绿化用地占全园陆地面积比例不低于80%。所选用的绿化树种中乡土植物品种一般不少于70%。
8.1.3 除公园主要出入口及必要的交通设施、管理服务设施用地外,公园与周边城市用地之间应至少保持不小于20m宽的绿化隔离带,隔离带内可适当设置城市雨洪管理及再利用设施。
8.1.4 对园中的特有植物种类或珍惜植物应全部原地保留并妥善保护。
8.1.5 优先选用生态效益高、适应性强、低维护的乡土植物品种。有条件的公园,可结合科研需要,建立湿地植物驯化与繁育苗圃及实验基地。
8.2 植物选择与配置
8.2.1优先考虑栖息地生态环境需要,结合现状资源特点和各区功能需要,对植物布局、空间、尺度、形态及主要种类进行合理设计。
8.2.2 维护地带性的湿地生物群落健康稳定,控制植物种植密度、避免过度人工化。
8.2.3 注意水深对植物的影响。植物种类的选择与水深关系详见表8-1。
表8-1湿地植物群落与适宜水深
8.2.4保留原有场地生长良好的乡土植物,适当增加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与栖息场所的植物群落。
8.2.5靠近生态保育区的生态缓冲区一侧的隔离防护绿地,植物种类需考虑与生态保育区的连续性。游人使用频率高的区域避免使用有毒、有硬刺的植物。
8.2.6综合服务与管理区可提升植物群落的观赏性与丰富度,注意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植物的搭配和季相变化,满足适宜的遮荫、赏景、科普等功能需求。
8.2.7结合基址历史和文化特色,营造富有意境的植物景观。
8.2.8 对设有生物滞留、水体净化等雨洪管理设施的绿地,应根据设计滞水深度、雨水渗透时间、种植土厚度、水污染负荷及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等条件,选择抗逆性强、抗污染、耐水湿的植物种类,并注意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
9 道路与铺装设计
9.1 交通组织
9.1.1 公园交通系统组织应考虑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原则上禁止非园务机动车穿越交通,除特殊园林养护需求与紧急情况外,园内一律使用绿色环保交通工具。
9.1.2 根据上位规划及公园功能、布局等,合理安排主次出入口及专用出入口的位置与大小,选择适宜场地布置社会车辆停车场。应推广林荫停车场建设,在公园出入口及停车场宜采用种植乡土的遮荫效果好的乔木及立体绿化方式增加遮荫面积。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2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