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道路设计
9.2.1 应按照总体定位和功能分区,在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交通组织和系统设计,避免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满足游人体验需求。道路可采用分级设计,一级园路应便捷连接各景区,考虑管理及应急车辆通行要求,宽度宜在4~7m;二级园路应能连接不同景点,考虑人行与自行车交通和适当的应急机动车交通,宽度宜在2~4m;三级园路主要考虑步行交通,宽度宜在0.9~2m。不同区域的道路密度及宽度应符合表9-1要求。
9-1 城市湿地公园道路设计要求一览表
注:表9-1中对不同分区道路宽度的规定根据公园面积大小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个等级,公园面积指标参见表4-1。
9.2.2 道路可考虑成环或平行设置,减少网状交织,避免穿越栖息地等生态敏感区;通往生态保育区、滩涂、孤岛等的卡口,可设复线;必须原路返回的,宜适当加宽路面并在路口设立标识牌。
9.2.3 栈道、码头、平台等选址应避开生态敏感区及地质情况复杂、承载力弱的区域,并采取必要的安全加固措施。
9.2.4 可考虑与周边绿道的衔接,其衔接线与园内其它自行车道的设计可参照《绿道规划设计导则》(2016年)。
9.2.5 道路的纵横坡设计应满足安全、排水等相关要求,无障碍设计可参照《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9.3 铺装及场地设计
9.3.1 铺装场地面积、形式应根据总体设计的功能和布局确定。按照集散、休憩、赏景、小型活动等不同需求,设计适宜的坡度、排水、铺装形式。儿童及老年人活动场地宜做柔性铺装设计,并注意无障碍设施。透水铺装面积应不低于铺装场地面积的50%,其结构应符合《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和《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的规定。用于休憩、赏景等的场地遮荫面积应不小于40%。
9.3.2建构筑物周边场地的高程、坡度、坡向可结合雨洪管理要求进行综合计算。
10 配套设施设计
公园配套设施的设计应从生态性、功能性、景观性、科普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根据基本功能可分为管理服务设施、游憩服务设施、配套服务设施、科普宣教设施、安全保障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和交通设施,应根据公园发展及功能定位具体配置,并应在设计时适当考虑地域文化传承及场所精神体现。各分区可布置的服务设施内容详见表10-1。
表10-1 各区服务设施设置一览表
●必须设置 ○可以设置 -不做要求
注:1.安全防护设施主要指必要的隔离带、护栏、警示牌、禁入标志、水上救生设施等,应符合《公园设计规范》要求。凡游人活动范围边缘临空高差大于1.0m处,均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05m的护栏,桥及木栈道周边2m范围内水深超过70cm的也需设置高度不小于1.05m的护栏及安全警示标志。
2.无障碍设施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规定。
3.厕所设置间隔宜为500~1000m,大型城市湿地公园可间隔2000m。垃圾箱宜间隔100~200m,并应设置垃圾分类标志。
4.观鸟屋及其它科研观测设施的设置应不影响野生动植物的正常活动,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5.科普教育设施应结合场地特色,考虑游人心理,做到信息传达准确、清晰、富有吸引力、便于更新。解说标志牌宜采用中、英对照,动、植物名称应注明拉丁文;公共设施标志应采用国际通用的标识符号。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