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工艺要点
(1)MBR系统。MBR(膜-生物反应器)为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之新型态废水处理系统,分为分置式、一体式以及复合式三种基本类型。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有机负荷,膜生物反应器因其有效的截留作用,可保留世代周期较长的微生物,可实现对污水深度净化。
垃圾渗滤液水质经调节均衡后进入生物脱氮系统,通过反硝化和硝化从源头上保障了对氨氮进行有效的去除和降解。脱氮后进入超滤系统,通过超滤膜的过滤作用实现泥水分离,超滤膜代替了传统的二沉池,实现了活性污泥中的净化水和微生物菌体的完全分离,使微生菌群被完全截留在生物反应器内,使得系统内能够维护较高微生物浓度和较长的污泥龄,由此产生的好氧微生物对渗滤中的有机物具有极高的降解能力。
(2)纳滤及反渗透系统。纳滤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截留水中粒径为纳米级颗粒物的一种膜分离技术,用表面孔径为纳米级的半透膜脱除以二价离子为主的盐类和相对分子质量300以上的大多数有机物的过程。
纳滤膜大多从反渗透膜衍化而来,如CA、CTA膜、芳族聚酰胺复合膜和磺化聚醚砜膜等,但与反渗透相比,其操作压力更低,因此纳滤又被称作“低压反渗透”或“疏松反渗透”。反渗透又称逆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
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透过的溶剂,即渗透液;高压侧得到浓缩的溶液,即浓缩液。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中的各种无机离子、胶体物质和大分子溶质,从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3)剩余污泥、浓缩液处理系统。系统运行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剩余污泥和浓缩液,为避免引起二次污染,需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剩余污泥定期定量排人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污泥回填埋场处理;纳滤、反渗透系统产生的浓缩液收集进入浓缩液池,定期回灌填埋区处理。
2.3工艺优缺点
2.3.1工艺优点
(1)“MBR+纳滤/反渗透”工艺流程简单,建构筑物较少、污染物的削减能力较强,调试周期短,易于操作管理。
(2)“MBR+纳滤/反渗透”工艺可以根据渗滤液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如前期可以选择“MBR+纳滤”为主的工艺,反渗透作为预留在后期安装;或是可以在纳滤/反渗透之间安装控制阀门,根据水质情况进行调整。
(3)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是一套性价比较高的处理工艺。
2.3.2工艺缺点
(1)随着垃圾场龄的增加,渗滤液的可生化性会逐渐变差,难生化降解物质将成为对该组合工艺的考验。
(2)膜处理会带来浓缩液的处理处置问题,由于浓缩液中含有大量的难降解有机物,同时含盐量也较高,导致浓缩液很难处理。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浓缩液处理方法有回灌填埋场、蒸发处理、高级氧化、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等,从实际应用的情况来看,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其处理效果均不理想。
3结束语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成分复杂、水质水量易变化的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技术经济等因素综合考虑。当前,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工艺已是发展趋势,而“MBR+纳滤/反渗透”作为组合工艺,适合在中小城镇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中推广和运用。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