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政策正文

农业部关于印发《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

2015-11-05 09:24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重金属污染耕地质量生态文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基本原则

坚持量质并重、保护提升。在严格保护耕地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耕地质量的建设和管理,推动各级政府落实“质量红线”要求,划定耕地质量保护的“硬杠杠”。

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根据不同区域耕地质量现状,分析主要障碍因素,集成组装治理技术模式,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确保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取得实效。

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与《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等相衔接,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连片治理、建一片成一片。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持之以恒推进耕地质量建设。

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创新耕地质量建设投入机制,发挥政府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合力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格局。

(三)行动目标

到2020年,全国耕地质量状况得到阶段性改善,耕地土壤酸化、盐渍化、养分失衡、耕层变浅、重金属污染、白色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土壤生物群系逐步恢复。到2030年,全国耕地质量状况实现总体改善,对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1.耕地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到2020年,全国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其中,新建成的8亿亩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平均提高1个等级以上。全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2个百分点,耕作层厚度平均达到25厘米以上。

2.有机肥资源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到2020年,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60%、提高10个百分点;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达到60%以上、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

3.科学施肥水平持续提升。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提高7个百分点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三、技术路径和区域重点

(一)技术路径

重点是“改、培、保、控”四字要领。“改”改良土壤。针对耕地土壤障碍因素,治理水土侵蚀,改良酸化、盐渍化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进耕作方式。“培”培肥地力。通过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通过粮豆轮作套作、固氮肥田、种植绿肥,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持续提升土壤肥力。“保”保水保肥。通过耕作层深松耕,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推广保护性耕作,改善耕地理化性状,增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控”控污修复。控施化肥农药,减少不合理投入数量,阻控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控制农膜残留。

(二)区域重点

根据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和耕地质量现状,突出粮食主产区和主要农作物优势产区,划分东北黑土区、华北及黄淮平原潮土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土区、南方丘陵岗地红黄壤区、西北灌溉及黄土型旱作农业区等5大区域,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特点,针对耕地质量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开展耕地质量建设。

1.东北黑土区。包括辽、吉、黑3省的大部和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主要土壤类型是黑土、黑钙土、棕壤、暗棕壤、水稻土、风沙土及草甸土等。该区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土壤肥沃,以一年一熟为主,是世界著名的“黑土带”和“黄金玉米带”,也是我国优质粳稻、玉米、高油大豆的重要产区。

该区耕地质量主要问题是黑土层变浅流失、耕层变薄、地力退化快、有机肥投入不足、有机质下降。主要治理措施是实施“三改一排”,改顺坡种植为机械起垄横向种植、改长坡种植为短坡种植、改自然漫流为筑沟导流,并在低洼易涝区修建条田化排水、截水排涝设施。开展“三建一还”,在城郊肥源集中区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周边建有机肥工厂、在畜禽养殖集中区建设有机肥生产车间、在农村秸秆丰富和畜禽分散养殖区建设小型有机肥堆沤池(场),因地制宜开展秸秆粉碎深翻还田、秸秆免耕覆盖还田。同时,推广深松耕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行粮豆轮作、粮草(饲)轮作。

原标题:农业部关于印发《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重金属污染查看更多>耕地质量查看更多>生态文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