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场地修复评论正文

常外事件三大追问:环评为何屡屡过关 土地修复为何收效难?

2016-04-27 09:41来源:法治周末作者:高欣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地修复常州外国语学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5年9月,常外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时,“毒地”土壤修复工作仍未完工,就读学生陆续出现不良反应。2015年11月,在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的全程监督下,具有资质的专业队伍对常隆地块“重点疑似区域逐一挖掘”,依然“未发现大量具有化学品特征物质的填埋痕迹”。

2016年1月,在舆论压力下,常州市、新北区两级环保部门聘请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院等专家,对常隆地块进行土地修复评审。

2月,受常州市环科院委托,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组织了常隆化工地块的土壤修复调整工程竣工验收,由南京农业大学、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常州大学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修复调整工程进行勘察后,得出结论:工程已达到预期环保治理效果,空气质量检测达标。

然而,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常外学生开始出现体检异常。

政府学校为何知情不报

其实,学生家长早就怀疑常外处于“毒地”附近,并自带孩子体检。2016年寒假前一周,每天都有学生家长在校门口抗议,1月就有媒体进行跟进报道。然而,“毒地”的盖子却被狠狠地捂住,数百名学生在明知身体受到毒害的情况下仍不得不坚持上学。

若按原计划,2015年6月,场地将完成修复工程,2015年9月,常州外国语学校新生迁入。“毒地”与学生,这两者将完美错开。但期间由于水泥厂开工不足,原定应于2015年6月全部完成的两期修复工程,到了2015年底,第一期工程才勉强结束。

查阅常州外国语学校官方网站公布的环评报告发现,报告早就指出“周边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对此地块的影响”,其中提到,常隆地块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已受到污染,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并指出本地块严禁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

报告还特别指出,常隆地块开展修复会产生一定的空气污染,学校如果在修复验收完成之前投入使用,要加强监督防护,注意土地修复产生的污染对师生的影响。

也就是说,不管是在建校前,还是建校后,政府、学校都知道近三千学生可能要面对的是近在咫尺的“毒地”。

多位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对此并不知情。直到2015年12月,剧烈的异味由北往南送入学校教室,他们才得知此事。

4月20日晚,有媒体记者就“是否事先知情、为何不延期搬迁”等问题致电常外校长曹慧,但她并不愿对此作出回复。此前,曹慧在回复学生家长的质疑时表示:“媒体并非真理,我们无愧于心。”

事实上,早在2014年,距离稍远的常州天合国际学校学生也曾出现过环境适应性反应,“毒地”土壤修复工程就曾遭到该校部分学生家长的投诉。

两年后的现在,“常州毒地”事件仍在持续发酵。常外多位家长透露,常州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共有16个班,每班50人,但“毒地事件”暴发之后,各班陆续有学生转学,多个班近半学生未到校上课。

最初只是作为家长交流教育心得而建的家长群,如今变成了疾病交流群。最近,家长们说的最多的,是该找哪个医院体检、去医院体检要检测哪些项目、班里又有多少孩子去体检、到底该不该去上学等等。

原标题:常州“毒地”事件 环评为何一路绿灯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地修复查看更多>常州外国语学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