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余热余压政策正文

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培育节能环保产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2016-07-04 14:40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浙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章突出九大领域

以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为核心,围绕九大领域,重点在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明显突破,推动全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第一节提升生态循环型工业水平

引导工业绿色循环化发展。加快推动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化学、建材、造纸、纺织等行业的循环化改造,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绿色循环理念融入高端装备等万亿产业,加强生态设计和绿色产品研发应用,推广绿色循环生产工艺。加快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等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推进工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重点引导“互联网+协同制造、智能制造”等新模式。

推进园区生态循环化改造。加快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加强全省园区循环化改造需求调查和潜力摸底,鼓励园区规划设计各具特色的改造路径,实行分类改造指导。推进区域园区整体协同改造,探索园区“打捆”改造模式。继续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培育专业化第三方改造和治理公司,推动开展园区清洁生产审核。加快建立园区能源资源环境管理平台和统计监测体系,强化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推动企业清洁循环式生产。把循环经济“3R”原则贯穿到企业生产的各环节和全流程,积极引导企业按照物质流的方法,加快构建完善内部小循环,提高原料、能源、水资源等物质的循环利用能力,进一步减少废弃物产生及排放。推行企业产品生态设计,引导企业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进一步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继续推进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扩大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范围。推动实施企业绿色智能制造,推广物联网技术,加快建设绿色智能工厂。

第二节优化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结构

优化生态农业布局。优化调整种养业的空间布局及其内部结构,拓展农业生态功能。统筹布局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形成区域布局合理、推进机制联动、示范项目集聚的局面。科学布局种养产业、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收集处理、沼气工程、沼液配送利用、有机肥加工等配套服务设施,整体构建循环利用体系。

完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链接循环化,加快推进种养结合,促进养殖场建设与农田建设有机结合,推广生态养殖模式。鼓励发展设施渔业及浅海立体生态养殖,推进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效对接,重点推广农林牧渔复合型模式,实现畜(禽)、鱼、粮、菜、果、茶协同发展。培育构建“种植业—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沼肥还田、养殖业—畜禽粪便—沼渣/沼液—种植业”等循环利用模式。

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推行种植业清洁化生产,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肥技术,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用量。全面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全面完成年存栏生猪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生态整治扫尾工作,积极推进生猪散养户和规模水禽养殖场扩面整治,确保畜禽养殖排泄物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

第三节加快绿色循环型服务业发展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循环化发展。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车辆,加快绿色智能仓储建设,逐步构建智慧物流体系。加快推进通信服务业绿色基站建设,开展绿色数据中心建设,鼓励回收废旧通信产品。探索电子商务新模式,降低商贸行业的资源消耗。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咨询服务业,打造一批从事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咨询服务、推广应用的服务平台和机构。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绿色循环发展。加快推进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绿色化,鼓励发展绿色旅游饭店,着力提升“互联网+旅游”服务水平,积极构建循环型旅游服务体系。推进餐饮住宿行业绿色化,限制和减少一次性消费品,推进餐厨废弃物规范回收和资源化利用,鼓励服务主体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加快零售批发等行业推进废弃物回收利用,鼓励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促进公共服务循环化发展。建设循环型公共机构,制定评价标准,推进无纸化办公,引导公共机构开展节水型、节能型单位建设。推进绿色学校建设,推广应用节能节水等循环经济技术、产品,提高教材的重复利用水平,加强学校环境整治。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开展循环经济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争创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推动文化创意和循环经济深度融合,鼓励体现生态文明、循环经济理念的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推广。

第四节推动循环经济协同发展

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统筹推进全省各地区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杭州东部、嘉兴、湖州、绍兴等平原水网地区,重点协同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利用、废弃物处理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等。宁波、温州、台州、舟山等沿海和海岛地区,重点协同推进再生资源利用、海水淡化、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再制造等。杭州西部、金华、衢州、丽水等地区,协同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循环经济。围绕园区循环化改造、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推进钱塘江、苕溪、甬江等八大流域循环经济协同发展。

促进城乡间循环经济协同发展。围绕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等,统筹布局城市静脉产业基地,提升区域废弃物处置水平。支持农村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清洁能源应用和再生资源利用,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城乡统筹,依托城市的各类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基础设施,协同处置农村难以处置的废弃物。

加强产业循环式组合。加强物质流分析和管理,搭建循环经济技术、市场、产品等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产业间、企业间建立物质流、资金流、产品链紧密结合的循环经济联合体。推动产业绿色融合发展,促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间循环链接、共生耦合。推动不同行业的企业以物质流、能量流为媒介进行链接共生,实现原料互供、资源共享,促进跨行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第五节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建设,全面实施“节约优先”、“藏粮于地”两大战略。坚持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比例结构。继续推进“亩产倍增”行动计划,大力盘活城乡存量建设用地,推进城乡低效用地再开发、低丘缓坡荒滩未利用地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

推动能源节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落实,推进高耗能项目“控新汰劣”,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管理,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落实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生活、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节能,实施锅炉(窑炉)淘汰及余热利用等重点工程。实施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通过树立标杆、政策激励、提高标准,形成推动能效水平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

推进水资源节约。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节水型单位、企业、小区、灌区等节水载体创建。实施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建立水效标识制度。推进节水型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到2020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24亿立方米以内,全省三分之二县(市、区)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

加强原材料节约。以石化、电力、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纺织印染、造纸等行业为重点,推进原材料节约。严格设计规范、生产规程,改进工艺技术,加强原材料消耗核算,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限制一次性消费品使用,合理区分禁止和限制使用的一次性消费品范围。推广使用可降解、易回收、低成本的包装材料,改进大宗原材料产品包装方式。

第六节促进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

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以废旧金属、废旧塑料、废旧纺织品等再生资源为重点,推动“城市矿产”、“城市油田”、“城市棉田”等建设,引导再生资源企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开展新兴再生资源回收,推动太阳能光伏电板、动力蓄电池、碳纤维材料和节能灯等新兴材料的回收利用。创新“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模式,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逐步构建覆盖全省的产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交易系统。

推动再制造产业化高质化发展。以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大型工业装备、办公设备、电子产品等为重点,扩大再制造规模,推动再制造集聚发展。建立以售后维修体系为核心的旧件回收体系,规范发展专业化再制造旧件回收企业和区域性再制造旧件回收物流集散中心。鼓励专业化再制造服务公司与钢铁冶金、化工、机械等生产制造企业合作,开展设备寿命评估与检测、清洗与强化延寿等再制造专业技术服务。

加快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粉煤灰、冶金渣、化工渣、工业副产石膏及赤泥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拓宽综合利用途径,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尾矿、废石生产建筑材料和道路工程材料等。强化污泥处置,到2020年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工业污泥处置设施实现全覆盖,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加强农作物秸秆、农林产品加工副产物、畜禽粪便等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促进城乡典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回收体系,科学确定分类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开展地方专项立法。推动实施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收运体系建设、产品应用管理、示范试点推进、产业培育发展,逐步将厨余垃圾纳入处置范围。探索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继续推进生产粗细骨料和再生填料。加强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利用管理,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健全回收渠道,加快建设先进处置示范基地。规范园林废弃物收集处置,推动与各类有机废弃物协同处置,开发生物质能源和有机肥。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环保查看更多>循环经济查看更多>浙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