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厌氧技术的发展和未来 专访厌氧技术的实践者

2016-07-19 10:38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微信作者:李瑞玲关键词:厌氧技术废水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同时,厌氧技术的管理水平、自动化水平、工艺技术水准也在下降,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大家都在做,如果变得‘小众化’,技术就会被淘汰掉,只有大众化,在大家都呼吁厌氧的时候,厌氧才好做,但好做时大家就一起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样技术平均值就下降了。”

未来,我认为厌氧技术还需要一次革命,就是低温厌氧技术的攻破。 菌种是温度问题,如果克服不了,厌氧技术不会有更大的进步了。但现在人的性格比较“糙”,低温厌氧需要更加有耐性、更加稳定,而我们的服务对象及管理人员都不稳定——中国小孩得病了,恨不得今天开刀,明天就去当兵,这就是中国的态度,不讲科学道理,这些导致我们最终可能还是会放弃厌氧技术的革新。

谁追求进步谁就会后悔——甲方不允许、环保局不允许、社会不允许,这就是我国的国情。没有技术进步,将来应该会有一大批厌氧环保企业倒下去。对于厌氧技术,我们还有另外一个需求,就是微生物的预警技术,通过微生物的先期反应能提前12-24小时知道厌氧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希望有人来做这方面的研究。

编外话

低温厌氧技术将是厌氧技术的又一次革命。同时,我们还有个需求,就是微生物的预警技术,通过微生物的先期反映能提前12-24小时知道厌氧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希望有人来做这方面的研究。

对于未来的产品,我们一方面准备做材料技术革新,从更低成本着手;一方面做系统的PLC,希望能做到:虽不能完全脱人,但至少可以“无人值守,有人巡视”。2000年之后,由于追求技术进步,厌氧反应器的类型由简趋繁,未来预计会再回归到相对简单的结构,在目前的中高等负荷下,已经可以达到去除效果。

马三剑教授是我国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环保新能源、物联网、仪器仪表等领域著名专家,苏州科技大学教授。

1982年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1985年于上海化工研究院获得硕士学位,1989-1991年赴荷兰Wageningen(瓦格宁根)大学学习,师从国际知名G.Lettinga教授,后设计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MIC厌氧反应器,并应用于工程实践20多年, 申请和获得专利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2003年,马三剑创建了苏州科特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2014年公司挂牌新三板,2016销售额预计超过2亿元。

对待研究,马三剑认为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是丰富的实践经验、敏锐的行业动态与端正的科学态度,这也是他一直以来要求自己的标准。

延伸阅读:

厌氧技术或将改变存在了一百年的市政污水处理传统工艺

原标题:厌氧技术的实践者——马三剑专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厌氧技术查看更多>废水处理查看更多>高浓度有机废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