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实录丨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绿色发展机遇 看这几位大咖怎么说?

2016-10-19 09:59来源:凤凰国际智库关键词:环保绿色发展赵笠钧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毅院长是全国人大常委,希望借此机会,可以说一下,关于立法的一些进程。在过去几年以来,环境领域有很多进展,现在也正在进行环境保护税的立法。请王院长说一下这个进程,讲一下这个过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王毅:改革就是有法有据,中国是大陆法系,也就是说必须把成熟的规则变成法律,但现在改革又不可以等,要往前推进,所以法律跟实际改革的过程当中还有一点差距。本届人大有5年规划,而实际上离生态文明建设还有一定的差距。因为不断利用新概念,新措施在推动改革往前走,但我们现在整个的立法的规划,生态文明,包括应对气候变化是在过去一个框架下来做的。当然,不管是法律,管理机构也是如此,我们都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因而要在立法上围绕一个新的,已经通过的环境保护法去构建未来法律修改的框架和起草的框架。

目前来看,现有立法框架有很多不足,没有把相关的法律放一起考虑。现在应对气侯变化,相关的法律比较弱。现在的制度建设和立法基础也不充分,需要一系列的调整。由于本届人大还剩一年多的时间,主要任务是完成现有的立法计划任务。目前环境保护税法采取一个平移方式,把排污税变成一个排污的税收。当然,我们也希望下一届人大的可以在立法规划上,把这个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做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考虑,整体地推进相关的立法进程,更快地促进管理体制改革,更快地推到更好、更高质量、更清洁的社会经济结构。这可以更快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谢谢。

主持人:请问一下博天环境集团的赵笠钧董事长,刚刚提到绿色金融的问题,也听说绿色金融的发展力度非常大。但是,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不一定汇集到真正的创新环保的企业,或者不知道在实践过程当中对于绿色金融未来得发展有什么建议。

赵笠钧:谈到绿色金融, 10月12号我们成功发行了中国第一个非上市的民营企业绿色债,价值3个亿,票面利率只有4.67%。这个比很多的国有企业的票面利率更低。

第一,这是非国有非上市的民营企业拿的。第二,这个利率创新低。整个资本市场是高度市场化的,我们的股市问题,国家再有很大的力量,有很大意愿,资本还是按照市场规则来。给这样一个认购也是非常的踊跃,一个方面,大家对于环保产业本身的发展有预期。第二,我们公司也是在过去5年保持了符合增长率53.18%。但是,绿色金融债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遇到发债时,信用评级只有2A级。这个企业的独立发展,需要担保、增信、3A。那么,对于大多数的环保企业,如果是非上市,非国有的,这个信用等级使得获得发债十分困难。资本角度讲,这个体量很大,抗风险能力很强。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国家主导的都是政府部门主导,所以在地方政府推荐的时候,还是先推荐国有企业。

我觉得在绿色债问题上应该基于项目,而不是基于所有制。刚刚讲到风电、光电,这些项目都是绿色的,需要资金支持。现在的PPP模式中有很多河道项目,都是几十亿的流域治理,我认为这些项目最大的风险其实是政府的信用风险。我们投了北京的城市副中心,还有河道治理,共花了11.59亿元。然而这条河没有变,没有形成投资人的名下资产。地方政府基于我们的一个契约,将来付费。所以,在这个项目下,我们评估基于政府的信用风险。当然,在北京作为城市副中心,我们相信不会发生政府的信用风险。我就是认为,这一类的项目又是政府的,政府对做了支付担保。所以,我觉得在这些方面也是可以做出改变的。王主任从人大立法,制度的设计上,应该给一些推动。谢谢!

主持人:希望政策建议可以在未来得到采纳,基于项目这样一个投资理念。最后有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所所长于宏源老师,刚刚提到了国际政策领域一个具体的问题即中国的绿色领导力,您怎么看绿色领导力和我们的“一带一路”战略?

于宏源: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适应现在全球经济体系经营格局新一轮低碳革命的发展;二是塑造自己的规则话语权。承认这些是未来的科技革命和经济革命发展方向。这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规则和规范,如果是用美国所提到的所谓低碳的发展,还有用中国提到的生态文明概念,同样在全球范围进行引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借“船”来比喻,就是上了这个船,无论是将来中国是不是发展了、富裕了,都还是在这个船上做事情,不可能跳出这个船。

我们在加入这个现有的体系和规则中是后来者,在谈所谓的绿色引导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我们是基于现有的西方主导,在西方已经领先的既有规则之下做事情。除非我们退到20年,用自己中国的概念话语打造,否则我们所谓的发展、理念,包括刚刚所谈到的技术、立法等等,恰恰都是在现有的西方规则话语权领域上,很难形成自己的领导权,这个就是中国的两难之处。

在全球低碳和绿色全球化的基础上,一方面可能是我们抓住机遇发展,另外一个方面,可能是受WTO绿色产品谈判,新一轮TTP绿色标准,还是未来的多边,还有贸易投资,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等等越来越多的环境。都会发现,其实我们在别人的“船”上发展自己,在这个情况之下,我们只能够在两难之中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

关于“一带一路”,大家都是推动的绿色发展,希望把更好的产品、产能转移出去。传统来讲,中国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是非常的脆弱,特别是中亚,地广人稀,传统的游牧民族非常的分散。特别严重的是,那里极端缺水,1立体米天然气需要3到4吨的水。这个情况之下我们怎么发展呢?我们用什么样的理念发展呢?特别是涉及到跨国基础设施,涉及到很多当地的价值观念,还有社会发展方面。

现在我们是各种各样的目标和政策都有了,但是不讲究最优的取得低碳目标。同样的钱用于低碳环保,可能就少用于扶贫与生活保障。怎么样在各种各样的相互竞争,相互冲突的政策里面选一个平衡点,这个是需要做的。

所以,回到刚刚讲的,无论是“一带一路”建设,还是绿色发展领导力,取决于国内的经济结构,取决于中国人的收入改变,如果我们的平均工资还是3000块钱,怎么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绿色低碳产品呢?还会存在很多人去日本、美国疯狂购买东西的情况。存在两难,如果改变现有的模式,会出现很多自己最大的比较优势,比如人口要素、廉价劳动力要素,我们自己可以投资的资源环境要素,可能这些优势变成劣势,也是我们将来面临的挑战,谢谢!

原标题:凤凰环保论坛(上):绿色发展道路走得通也走得好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查看更多>绿色发展查看更多>赵笠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