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分析】村镇垃圾治理模式与规范的现状及展望

2016-10-24 16:03来源:《小城镇建设》关键词:生活垃圾治理生活垃圾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b.分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

“技术规范”规定了有机垃圾堆肥和进入沼气池处理的技术要求。有机垃圾堆肥的基本要求为:原料有机物含量大于40%,堆体内物料在55℃以上保持5~7d;有机垃圾进入沼气池处理则应堆沤预处理或铡碎。“技术规范”也规定了分类无机垃圾的填埋处置,主要有:分类无机垃圾中的无机成分大于80%(镇建成区),或有机物含量小于10%(行政村);填埋的防渗处理要求与前述“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相同。

由上述分析可以推论,我国现状村镇生活垃圾的处理规范以分类、村镇就地(分散)处理为主导,与规范规模化(集中)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标准相互配合,从体系的完整性看是合理的。但是,村镇生活垃圾处理与城市比较,具有产生背景和处理条件差异大、处理方法多样的显著特征;以此对照,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设和技术规范仍需不断予以完善。

四、村镇生活垃圾处理与规范化的发展需要

1.村镇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理的发展要点

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发展迅速,而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的目标比较仍有较大的差距(《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国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推动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进一步发展的要点可归结为:资源投入、环保意识和技术方法三个方面。

资源投入方面,主要涉及资金投入,用以满足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资金需要。

环保意识方面,涉及产生者(包括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生活垃圾投放行为,这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配置和技术条件密切相关。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是分类处理的前提;期望的投放距离决定了收集点的配置密度,而收集点的配置密度又与垃圾清运周期相关(一般配置密度越高,则垃圾清运周期越短)。

技术方法方面,主要指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的适宜模式、技术路线和装备设施。

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的可持续性发展,应是适应产生者意识、选择合理技术方法、保障必要资源投入三方面相互完美结合的结果。

2.村镇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理的重点

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规范化的目的是推动发展,在发展的三项要点中,规范的重点是技术方法;其中,主要包括技术方法的选择原则和实施规定。

(1)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方法的选择原则。处理方法的主要含义是处理模式和技术路线。由前述分析现状的规范可见,我国目前倡导的村镇生活垃圾主流技术路线是分类处理;同时,因处理技术能力的限制[5],村镇难以处理生活垃圾的全部组分(如各类工业品),相应的处理模式应为“城乡协同”[6]。

(2)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方法的实施规定。以前述的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分类为依据,可见村镇生活垃圾的特征性处理方法是以村、镇为单元(规模)的处理技术;县级规模处理技术的规范应执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相关规范。因此,村镇规模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是技术方法实施规范的主要对象。另一方面,从原理上分析,村镇规模的焚烧处理技术缺乏技术经济性,实践中也造成了不良环境影响[7],所以,村镇规模处理技术方法规范的主要技术类型为可降解(有机)垃圾的生物处理和不可降解垃圾的填埋处置。

五、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相关规范的实施问题探讨

对照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规范的重点分析与规范现状,可见村镇生活垃圾技术方法选择和特征性处理技术的规范基本具备,但是在其实施中仍存在以下较突出的问题。

(1)“县处理”的能力缺口较大。在“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主导模式下,县(市)级政区的处理设施承担了大部分村镇垃圾的处理负荷。但是,目前国内县级政区的处理设施以填埋场为主,受纳村镇垃圾后,超负荷运行造成管理状况恶化的情况普遍存在[7],扩展处理能力则受制于填埋场土地持续供给能力的根本性限制。将县级处理设施改为焚烧似乎有望改变这种状况,但目前已经出现的焚烧设施特许委托超低价中标现象,必然引起对焚烧衍生污染可能失控风险的警觉。

原标题:村镇垃圾治理模式与规范的现状及展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活垃圾治理查看更多>生活垃圾处理查看更多>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