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政策正文

安徽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2016-11-07 13:38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土壤污染防治土壤环境安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北极星节能环保网从安徽省环保厅获悉,关于公开征求《安徽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已经下发。详情如下:

关于公开征求《安徽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省环保厅会同省直有关单位编制了《安徽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征求意见稿)》)。根据规范性文件管理的要求,现就《方案(征求意见稿)》(见附件)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如有修改意见的,可于2016年11月7日前,将意见发送至指定电子邮箱。

联系人:省环保厅陶希

联系电话:0551-62372037

电子邮箱:55131065@qq.com

安徽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努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省省情和发展阶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努力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安徽。

(一)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省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二)主要指标

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1.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详查。在整合现有相关土壤调查数据和充分了解各地土地利用情况的基础上,以农用地和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电镀、焦化、制革、制药、铅酸电池等重点行业和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用地为重点,以污染地块和疑似污染地块为重点调查对象,科学制定全省、各市县详查总体方案,2017年启动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和已关闭搬迁的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情况及污染地块分布,划分环境风险等级。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每10年开展1次。(省环境保护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省卫生计生委等参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地方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2.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017年底前,在耕地、林草地和污染企业(含工业园区)及周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备用水源地、采矿(油田)区及周边、尾矿库及周边、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及周边、果蔬菜种植基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周边及污水灌溉区、大型交通干线两侧等区域,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开展土壤监测工作,基本形成土壤理化指标、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和应急监测能力。每年至少开展1次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各地可根据工作需要,补充设置监测点位,增加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提高监测频次。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省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等参与)

3.建立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相关数据,2018年底前,建立全省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拓宽数据获取渠道,实现数据动态更新。建立环境保护、农业、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等部门间土壤环境监测、调查、评估等信息共享机制,编制资源共享目录,明确共享权限和方式,发挥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省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省卫生计生委、省林业厅等参与)

(二)强化农用地分类管理

4.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以耕地为重点,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沿淮淮北平原地区和皖西大别山地区土壤质量好,是我省粮油集中产地,要优先保护;江淮丘陵地区耕地土壤质量总体较好,以保护为主,辅以安全利用或严格管控措施;皖南山区土壤背景值较高,农用地土壤较少,要加强环境监管,实现土壤安全利用;土壤质量相对较差的沿江地区,要根据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明确耕地土壤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的范围。各地要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为依据,开展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按照国家关于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建立分类清单,2020年底前完成。划定结果报省政府审定,数据上传省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根据土地利用变更和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定期对各类别耕地面积、分布等信息进行更新。逐步开展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等工作。(省农委、省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等参与)

5.切实加大保护力度。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不得占用。产粮(油)大县要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方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倾斜。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粮豆轮作、农膜减量与回收利用等措施。农村土地流转的受让方要履行土壤保护的责任,避免因过度施肥、滥用农药等掠夺式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对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减少或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县(市、区),省政府进行预警提醒并依法采取环评限批等限制性措施。(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等参与)

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现有相关行业企业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提标升级改造步伐。(省环境保护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参与)

6.着力推进安全利用。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和国家关于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安全利用类耕地集中的县(市、区)要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加强对农民、农民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到2020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任务。(省农委牵头,省国土资源厅参与)

7.全面落实严格管控。加强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对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的,有关县(市、区)要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并落实有关措施。研究将严格管控类耕地纳入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范围,制定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计划。推进铜陵、阜阳等地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项目。到2020年,完成国家下达的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任务。(省农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等参与)

8.加强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林地、草地、园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完善生物农药、引诱剂管理制度,加大使用推广力度。优先将重度污染的牧草地集中区域纳入禁牧休牧实施范围。加强对重度污染林地、园地产出食用农(林)产品质量检测,发现超标的,要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省农委、省林业厅负责)

延伸阅读: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防治查看更多>土壤环境查看更多>安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