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气体监测评论正文

北京空气质量变好了 还是变差了?数说PM2.5遭遇战与变化趋势

2016-12-21 10:43来源: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作者:胡大源关键词:PM2.5空气质量监测监测数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京空气质量变好了,还是变差了?这是问题吗?这当然是问题,尤其经过经济学家严谨的观察和数据分析,一切并非那么“显而易见”。

在本文中,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胡大源教授以详实的数据描绘了“PM2.5遭遇战”,并分析了PM2.5的变化趋势。

胡大源教授认为,既然目前北京空气污染物的清除主要靠“等风来”,那么对未来几年风速风向变化的不确定性就应当有充分的预期。一旦遇到2011年和2012年冬季那样的持续静稳天气,PM2.5年均浓度很可能还会出现反弹。

PM2.5遭遇战与信息公开

在北京市各项空气污染治理措施中,耗资巨大的“煤改气”作用最为显著,空气质量监测指标二氧化硫持续改善。1994年为83每立方米微克,1998年曾上升到120微克,此后持续下降,平均每年降幅为11.5%,2015年北京年平均二氧化硫浓度仅每立方米15微克,低于我国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20微克的一级标准。

但对公众感受影响更大的是能见度的变化。然而,在环保部门发布的各项监测指标中,大多是气态污染物,并不直接影响能见度。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研究结果不断得到验证:悬浮在空气中更为细小的颗粒物(如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更大。

北京冬天通常的气候特征是干冷多风,然而2011年10月中旬至2012年2月中旬,北京却经历了一个多雪的冬天,先后下了10场中雪或雨夹雪。平均风速低于常年,空气相对湿度高,这些气象条件都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平均能见度只有往年的50%至60%。

2011年10月,美国驻华大使馆公布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让PM2.5(细颗粒物)质量浓度走进了公众视野。“北京空气质量指数439,PM2.5细颗粒浓度408,空气有害…”。

对此,我国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回应为:“PM2.5是老问题,不是新问题,更不是新发现”。2012年1月,“环保部门整理文献资料后得出的结论是,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已由2000年的每立方米100到110微克降至2010年的每立方米70到80微克”。

2012年2月,中国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该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与此同时,北京开始实验性的监测并实时发布每日PM2.5监测数据。在“2013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中首次公布了PM2.5质量浓度年日均值为每立方米90微克,美国大使馆监测的2013年北京PM2.5质量浓度年日均值为每立方米102微克。围绕北京PM2.5数据,“中美监测结果比较”在实时检测结果公布之初曾经引发媒体的热议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下图是我们收集到的、公开发表的有关北京年均PM2.5浓度的研究与监测结果,其中右侧2013至2015年PM2.5浓度监测数据是2014年以后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中正式发布的。如果我们将时间到推至2010年,不难看出“北京10年来PM2.5呈下降趋势”并不明显。无论是美国大使馆的每立方米102微克,还是1993年北京环境状况公报中的每立方米90微克,均明显高于 “2010年的每立方米70到80微克”的结论。


延伸阅读:

【不问雾霾 但问真相】经济学家眼中的PM2.5数据监测

从总悬浮颗粒物到PM2.5:空气监测指标“变局”的背后

原标题:【北京空气质量变好了,还是变差了?】数说PM2.5遭遇战与变化趋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PM2.5查看更多>空气质量监测查看更多>监测数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