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评论正文

中国生态补偿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7-02-09 13:50来源:自然资源学报作者:刘春腊 等关键词:生态补偿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生态补偿的时空分布是国外生态补偿一直以来的关注重点,比如,Johst 等基于多学科分析方法和生态经济模型,提出了不同时空背景下物种保护的生态补偿措施;W.tzold 等利用时空模型,探讨了不同成本-收益情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补偿及相关的土地利用政策问题;Drechsler 等运用时空模型研究了自然风景区的生态补偿及其成本-效益问题。

人文-经济生态补偿是国外近年来关注的重点,包括生态补偿制度、对贫困地区的生态补偿、生态补偿的公平性、生态补偿的市场机制以及其他方面。生态补偿的差异分析也一直贯穿于国外研究之中。

在国内,对于生态补偿差异的研究,主要从补偿标准的差异、补偿利益主体的差异、补偿机制的差异、补偿类型的差异等方面着手。对于补偿标准的研究,一类是基于社会学的公众意愿调查统计分析,另一类是基于生态资源本身价值等的数学、经济模型与方法的运算,比如帕累托最优模型、水足迹模型、地理要素禀赋当量模型、最小数据法、选择实验法等的探索与运用;也有基于两种方法的对比研究。运用不同方法所得到的生态补偿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同一地域采用不同方法,所得到的补偿标准也不一样)。关于生态补偿类型方面,有涉及流域生态补偿、森林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区际生态补偿等方面。生态补偿机制方面,涉及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生态补偿机制类型划分、补偿机制问题以及典型案例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分析等方面。关于生态补偿利益主体的研究,涉及补偿主体的法律建构、补偿利益主体的鉴别、补偿对象的空间选择以及相关方面的经济学分析等。且大多数研究将这些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比较了相互之间的差异。

总体而言,对于生态补偿差异的研究,大多是从其理论内涵、补偿标准、补偿机制、补偿类型等方面开展的理论研究以及结合典型案例区的分析,而对中国大尺度生态补偿实践工作的对比研究还比较少见。对中国生态补偿省域差异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方面,可以认知中国生态补偿地域特征,进而为其地域类型划分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可以为各省份相互了解其自身在中国整体生态补偿格局中的地位,进而为后续生态补偿政策制定与实践管控工作提供参考。但目前关于中国生态补偿省域差异的系统性研究成果还比较少见,本文从生态补偿的利益主体、补偿形式、补偿标准、补偿类型等方面研究中国生态补偿的省域差异,并探讨其中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

1 对中国生态补偿的总体认知

我国生态补偿实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工作集中在流域生态补偿、森林生态补偿、区域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等方面。

在流域生态补偿方面,主要集中在流域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及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及生态补偿。比如,广东省境内对东江流域上游的生态补偿、湖南省对湘江流域跨断面水质的监测及生态补偿、北京市对密云水库上游河北等地的生态补偿。采用的补偿机制主要是上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同级政府间的横向转移支付,此外,一些基于市场机制的水资源交易模式也得到运用,比如浙江省义乌市和东阳市的水资源使用权交易。

在森林生态补偿方面,除了国家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外,还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相关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特别是自2004 年《中央森林生态效率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出台后,各个地方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森林生态补偿措施,标志着我国森林生态补偿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主要体现在矿产资源税的征收等方面。1994年国家开征了矿产资源补偿费,但在政策设计上未考虑到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199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提出了矿山开发的押金制度,明确了矿产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在山西等矿产资源开发大省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多是按照矿产资源销售量或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征收生态补偿费,用于矿产资源开发后的生态环境治理。

区域生态补偿,主要是指近十几年来我国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天然林保护、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防治、京津风沙源治理、防护林建设、草原禁牧休牧、“三江源”生态保护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这些工程都涉及到相关的生态补偿内容,且这些工程中的生态补偿已成为我国近十几年来实施生态补偿的主体。

其他的生态补偿实践还涉及到旅游生态补偿、农业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湿地生态补偿、海洋生态补偿以及其他方面的生态补偿(比如天津等地的垃圾处理生态补偿) 等等。

2 中国生态补偿的省域差异分析

借鉴已有成果对生态补偿核心问题的理解(表1),根据中国生态补偿的实际情况,本文从生态补偿的补偿类型、利益主体、补偿形式、补偿标准、补偿方式与渠道等方面对中国生态补偿的省域差异进行分析。

延伸阅读:

中国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历程及展望

原标题:中国生态补偿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补偿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查看更多>生态环境保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