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农业部印发系列政策文件贯彻落实“土十条” 打出土壤污染防治组合拳

2017-03-31 09:58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张春燕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土壤环境质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更加严格的土地政策,也将催生相关行业的产业“红利”。差距产生问题,问题产生机遇,机遇产生红利。周永峰说:“根据对国家‘土十条’、各地‘土十条’和农业部实施《意见》的对比分析,由于明确了‘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的治理路线,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将生态环保产业打造成为支柱性产业的作用上来看,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治土行动,都将分别产生不同的红利。”

从农用地的“治土”红利来说,由于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其所提出的任务措施近期才得以实施,其中所蕴含的市场机遇和能够释放的红利巨大。

从整体上看,农用地“治土”行动催生的相关市场可以划分为基础能力建设类、保护预防类、风险管控类、治理修复类、安全利用类、粮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类等基础板块。《意见》中所提出的各项任务措施,亦集中在以上几个板块。周永峰表示,对于目前从事土壤污染防治尤其是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单位来说,可以参考以上几个板块的任务措施,通过市场所具有的资源配置力量协助管理部门开展高效工作,释放“治土”红利,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热词①:地膜

打好地膜回收攻坚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严昌荣长期从事地膜覆盖与残留污染防治研究工作,对农业部出台的《意见》,表示“非常欣喜”。但同时他指出,目前大范围和高强度使用地膜,使得地膜残留污染防治的任务十分艰巨,在落实治理工作和实现“土十条”目标上具有相当的难度。

地膜覆盖技术由于其良好的增温保墒和防除杂草的功能,不仅扩大了一些农作物种植区域,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改善了农产品质量,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国家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地膜覆盖面积达到2.75亿亩,地膜投入量达145.5万吨,占全球地膜覆盖面积的80%以上。我国地膜覆盖技术研究和应用在世界范围处于前列,同时又是唯一有地膜残留污染问题的国家。

地膜回收成待攻克难题

广阔的地膜使用区域、复杂的种植模式和使用方式,以及较低的抗拉强度和很薄的地膜,导致地膜在用后大规模破裂,使得地膜回收成为一大难题。因此,通过提高地膜质量为地膜回收创造条件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现行地膜生产标准是1992年制定的《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规定地膜公称厚度为0.008mm,但允许极限偏差上下浮动0.003mm,平均偏差≤15%。而地膜是按照重量销售的,地膜越薄,使用成本越低。为降低成本,大量超薄地膜在市场中普遍存在,使得使用后的地膜破裂严重,拉伸强度极低,进一步加剧了回收困难。而在日本和欧洲,普通地膜厚度一般在0.02mm以上,使用后仍然能够保持很高的抗拉强度,易于进行回收。因此,加大地膜厚度和增加地膜强度成为进行地膜回收的一个重要前提。

此外,严昌荣强调,地膜新的国家标准也将成为地膜回收推动力。目前,地膜新国标已经提交到国家标准委员会,正在征求各部门意见。

生物降解地膜将成为重要方向

严昌荣向记者介绍,为了解决地膜残留污染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在部分作物种植区域加大生物降解地膜推广应用力度。所谓生物降解地膜,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可通过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的塑料薄膜。根据主要原料可以分为:以天然生物质为原料的降解地膜和以石油基为原料的降解地膜。而天然生物质如淀粉、纤维素、甲壳素等,可以通过改性、再合成形成生物降解地膜的生产原料。

在世界范围内,欧洲和日本在生物降解材料、技术和生物降解地膜研发与应用上已经走在了前列。日本的生物降解地膜在地膜市场的份额不断上升,已达到10%左右,局部区域的应用比例更高,如日本四国地区蔬菜种植中生物降解地膜比例已超过20%。

延伸阅读:

“大建大美”的“后拆整”时期 土壤修复之路怎么走

原标题:农业部印发系列政策文件贯彻落实“土十条” 打出土壤污染防治组合拳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查看更多>土壤污染防治查看更多>土壤环境质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