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海绵城市 | "看海"的错真不能怪"海绵"

2017-07-27 15:22来源:城建水业作者:王一然关键词: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南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误区三: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城市“看海”现象。

人们对海绵有直观认识,建设海绵城市就是恢复城市的海绵体功能,使其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从而起到对降雨削峰、错峰、滞峰的作用,有效缓解内涝的作用,但对于外水入城几乎没有作用,今年众多城市看海很多的是由于外洪入城造成的,马路上捞鱼,鱼本来是河里,不是降雨中的,它的随着河道中的洪水进入城市。海绵也有饱和的时候,因此,海绵城市在建设工程设施时是有标准的,在标准内可确保有效。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恢复城市生态本底,即使在原有生态本底下,也不可能不出现洪涝现象,所以我们不能将是否发生内涝作为海绵城市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对于极端强降雨带来的城市内涝,我们必须冷静分析,绝不能就此对海绵城市建设横加指责,甚至是简单地否定。

误区四:对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绿色与灰色海绵、内涝防治与城市防洪等基本概念和关系的认识模糊

通俗来说,海绵城市建设包括:1)分散式绿色基础设施系统;2)城市管渠调蓄池系统;3)城市河湖水系系统。海绵城市绝不是简单的等同于低影响开发系统,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不能片面夸大低影响开发的功能和应用范畴,忽视或者否定灰色基础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到海绵城市的系统组成,实现“自然与人工”、“灰色与绿色”、“地上与地下”、“源头与末端”、“蓄与排”的有机结合才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海绵城市解决不了城市防洪的问题,只能解决排涝除险的问题,例如今年湖南长沙橘子洲出现的穿洲现象,已经是极端情况下区域性的城市外河水位超过警戒水位的城市防洪问题了,不是简单靠局部的海绵城市就能完全解决的。

海绵城市建设新思路

一要扩展系统性——横纵协调;

二要提高适应性——因地制宜;

三要落实多样化——活用标准化的具体技术;

四要推广模块化——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

五要加深冗余度——多层次保障城市海绵的抗涝能力;

六要普及智慧化——善用信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协同自然与城市的多种关系。

总结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海绵城市建设也不能急,必须吸取教训,不断创新。虽然困难重重,我们都应该为之不懈努力,使城市更像一个有活力的生命体,那才是我们真正的家园。

延伸阅读:

深度|海绵城市 聊聊加利佛尼亚怎么做的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海绵城市建设查看更多>南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