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工业废水评论正文

一文读懂2017治污攻坚的成效有哪些

2018-01-03 08:36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朱妍关键词:排污许可制大气污染生态文明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编者

环保人辛劳而有收获的2017年,在马不停蹄的忙碌中画上句号。这一年,“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成为环保领域关键词,生态文明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被列入8项重点工作,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初步建成。

回首2017,蓝天多了,水更清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三大战役之一。而要打赢这场战役,还需啃下硬骨头,继续做好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以蓝天保卫战为重点,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四梁八柱”

初步建立

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制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目前而言进展比较顺利,2015-2017年要完成的79项改革任务中,73项已全部完成,6项基本完成。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2017年12月底,全国31省(区、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单”公布,以各地绿色发展、环境质量等7个方面、56项指标为依据,综合打分、依次排名。“唯GDP论英雄”的发展观、政绩观被摒弃,更加注重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协调统一。这是各地建设进展的直观评价,也是对“健全政绩考核制度”的具体落实。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键正是制度改革的精准落地。纵观2017年,这样的改革还有很多。

探索30余年的排污许可制,2017年终于尘埃落定,企业环境监管进入“一证式”时代。从2017年基本完成火电、造纸行业5190家企业,及“2+26”城市钢铁、水泥行业的核发,到逐步扩至石化等13个重点行业,再到2020年,将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

同年9月1日起实行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是为适应国家行政审批和环评制度改革而修订,通过划分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核与辐射等50个大类,提高了环评的科学性和审批效率。

酝酿10年、规模超500亿元的环保税也于这一年敲定。煤炭、火电、石化等高耗能企业,均被列为重点监控(排污)纳税人,自此将按期缴纳大气污染、水污染、固废及噪声4项税额,企业排污监管进一步收紧。

此外,还有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和节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信息公开……环保部部长李干杰表示,“四梁八柱”性质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

唯改革者进,生态文明建设亦是如此。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命题,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保障。核心在于制度创新,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破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内生机制。如何从顶层设计出发,推动改革久久为功,我们拭目以待。

环保督察

覆盖全国

历时两年的中央环保督察,得到了各个方面的一致认可和肯定,有人总结叫“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我认为,这个评价还是恰如其分的。

——环保部部长李干杰

截至2017年底,历时两年的中央环保督察实现所有省(区、市)全覆盖,典型、共性问题凸显:一些工业园区成了污染排放集中区,“散乱污”企业量大面广、污染严重,其中不乏能源“排放大户”;部分地区大气和水环境问题突出,特别是一些支流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污水直排、垃圾乱堆等问题普遍……

本轮督察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3.5万余件,累计立案处罚2.9万家,罚款约14.3亿元;立案侦查1518件,拘留1527人;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8448人,问责18199人。地方借势借力,推动解决了一批多年来想解决而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26个省份已开展或正在开展省级环保督察。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党委政府及主要负责人也被列入督察重点,“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为常态。正如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所言,“推进具体环境问题整改和严格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是‘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必须同步推进。各个地方问责的人员清单,包括人员姓名、职务、问责缘由等等,我们都掌握”。

铁腕督察只是手段,目的在于治理环境难题、改善环境质量,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关切,同时通过环境规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增长。

“后督察”时期,如何杜绝整改“一阵风”?据悉,环保部拟于今年展开督察工作“回头看”,对整改不力,污染反弹或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进行约谈。

除问责加码,自我也要持续加压。督察不仅为促进解决具体环境问题,长远来看,更要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树立,真正形成环保长效机制。对此,还应从源头遏制环境违法,发挥自我约束的力量让守法成为自觉。

大气治污

首战告捷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若要为2017年环保工作勾勒关键脉络,大气、水、土壤三大战役不可或缺。政府工作报告就已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列为重点任务,要求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度提出,重点做好大气、水、土壤三方面工作。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三大战役之一。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要求的,大气污染治理贯穿整个2017——为期一年、5600人参与,“史上最大规模环保督查”在“2+26”城市推进;10部委、6省市联合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首次针对采暖季治霾立下“军令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有序推进,散煤治理、油品升级、停产限产等措施多管齐下……

治理成效如何?这一年正逢“大气十条”第一阶段收官,虽暂未公布统计结果,但从1-11月情况来看,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浓度同比2013年下降20.4%,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浓度比2013年同期分别下降38.2%、31.7%、25.6%。对其目标的全部实现,环保部部长李干杰也表示了乐观。

同样强力推进的,还有水、土壤两项防治工作。工业聚集区污水治理、长江经济带水源保护等任务稳步推进,新《水污染防治法》今日起实施。随着“土十条”加速落地,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初步建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全面启动。

污染防治既是发展问题,又是民生问题。没有生态文明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小康;钱多环境差的小康,也不是人民所要的小康。污染防治并非简单增加环保设施、采取治理手段,而关系着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的绿色转型。应牢牢抓住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以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为重点,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兼顾水、土壤污染防治,推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原标题:2017 治污攻坚 成效初现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排污许可制查看更多>大气污染查看更多>生态文明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