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项目正文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2018-02-05 15:43来源:中华建设网关键词:海绵城市PPP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经验一:机制创新

“小政府、大服务”形成合力

由于海绵城市在国内刚刚起步,各地条件又千差万别,如何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对庄河乃至东北的城市来说,都是一个全新课题。

试点出的第一道考题是政府效能。庄河市海绵办介绍,庄河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小政府、大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全新理念,庄河市与国内顶级技术及投融资企业共同组建管理团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领导小组负责重大事件决策、全局调度。庄河市海绵办设立项目组、资金组、技术组等5个部门,负责整体计划制定、制度建设、质量把控等协调工作,规划建设局及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工程落地实施、手续办理等协调工作,严格实行“周调度、日巡查”制度,推进效果明显。

与此同时,庄河市全力推动“放管服”,打破原有的审批方式,大幅精简手续,优化流程,为试点项目提供了优质便捷服务和机制保障。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经验二:规划创新

坚持系统谋划 建长效机制

海绵城市在雨洪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制度保障等众多理念上,与以前完全不同,也是一次对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的颠覆。

庄河市海绵办介绍,“我们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谋划,以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为引领,以体制机制为保障,以工程建设为重点,用流域管理的视角统筹协调试点区内外海绵城市建设,制定系统性的流域治理方案。”

在创新完成“多规合一”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后,庄河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年径流量控制率指标等,全部纳入法定规划层面,形成了“一张图”,所有项目工程未来有“规”可循。同时,庄河还制定了完善的海绵城市建设配套体制。

从建设程序、沟通协调、项目决策一直到督查监管、绩效考核、激励机制,19项配套文件落实到海绵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胞”,海绵城市建设形成长效机制。此外,庄河市还建设了海绵城市智慧管控平台,实现海绵“一张图、一个库、一个平台”,为海绵绩效考核、监测预警、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经验三:模式创新

PPP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加入

2017年9月9日,庄河市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正式签约,标志着庄河海绵城市试点核心工程全面启动。

按照约定,双方将以水环境综合整治为目标,采取流域打包原则,统筹解决海绵城市建设、洪涝潮、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提升与资源回用等多方面水环境问题。其中海绵型道路、公园绿地、三大河流城区段水环境整治等63个PPP项目总投资达18.2亿元,项目建设期2年,运行维护期15年。

“我们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强调的是因地制宜,既要能体现试点的示范效应,又要结合庄河实际兼顾民生的需要,避免过度开发、投资浪费。”庄河市海绵办介绍,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概算总投资约39亿元。100多个项目,不仅要解决谁来建、怎么建,同时要考虑未来如何管。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经验四:建设创新

“片区打包”模式建样板工程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三河治理,不解决上游问题而仅靠下游治理,难以达到良好效果,为了避免海绵“碎片化”,庄河提出了以流域划分、按片区建设,根据项目不同类型实施片区推进的“庄河模式”。

目前,庄河一共确定了将军湖片区、城关工业园片区等5个汇水分区以及三河上游城区段,样板区既有新建、改建片区,也包含了居住、工业、医院、商业、山体公园等不同类型,保证了试点的示范效应。

截至2017年底,片区化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初步形成,将军湖、城关工业园等片区,都已经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原标题: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PPP项目查看更多>海绵城市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