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排污许可制度改革 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2018-04-08 10:22来源:中国排污许可关键词:排污许可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制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环保部门应当向税务机关交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中获取的信息,包括排污单位信息、污染物排放口、排放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排放数据等。税务机关应当依据环保部门交送的排污单位信息进行纳税人识别;纳税人持有排污许可证的,其污染物排放口按照排污许可证载明的污染物排放口确定。

纳税人申报的污染物排放数据与环保部门交送的数据不一致的,按照环保部门交送的数据计税。

排污许可制度关于自行监测、自证守法的设计,能起到引导企业诚信申报、诚信纳税的作用;而环境保护税对应税大气和水污染物主动减排的税收减免设计,也会激励企业主动防治和减排,客观上助力于排污许可制度“按证排污”的落实。

排污许可管理依据的《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是一个动态更新名录,现在被纳入的管理对象只有《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的排放大气和水污染物的企业。而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对象包括产生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的企业。所以,现阶段的数据共享主要在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企业。随着法律法规最新要求和环境管理需要的变化,《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会进行动态更新,届时与环保税数据共享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排污许可管理数据,可以为排污权交易提供多大空间?

排污权是政府给予企业对环境容量资源或者是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使用权,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予以确认。我国的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早已开始试点,主要是企业从政府获取环境容量指标。目前,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与总量控制政策的关联并不明显,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污染物减排手段存在。

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后,总量控制落实在排污许可证上,这样,以排污许可证为凭证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便与总量控制制度衔接了起来,成为排污许可制度落实总量减排的市场手段。企事业单位在履行法定义务的基础上,通过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技术改造升级等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削减量,以排污许可证为依据,可按规定在市场交易,以激励排污单位主动减排。

排污许可证是排污权的确认凭证,但不能简单地以许可排放量和实际排放量的差值作为可交易的量。排污单位通过技术进步、深度治理,实际减少的排放量,才可以按规定在市场交易出售。此外,实施排污权交易还应充分考虑环境质量改善的需求,要确保排污权交易不会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在环境容量小的地区,对排污许可证所规定的排污单位许可排放量有更严格的要求,所以有偿使用的标准也就更高,可交易的空间也就更小。

排污许可证是排污交易的管理载体,企业进行排污权交易的量、来源和去向均应在许可证中载明,环保部门将按排污权交易后的排放量进行监管执法。

落实排污许可,将为环境统计提供什么样的数据?

环境统计数据应该客观反应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为环境决策、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工作。随着环境管理精细化程度的提高,环境统计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虽然同出环保部门,但有些地区的环境统计数据与排污收费等其他环境数据存在不一致,甚至差异很大。缺乏统一、权威的环境数据,给环境管理造成极大困扰。以总量控制为例,如果没有相对真实的环境统计数据做基础,造成环境污染底数和环境容量基数不清,就难以保证目标削减量科学准确。

环境统计虽然有《环境统计管理办法》作为法律支撑,但缺乏处罚依据,也没有形成有效监督。同样是以企业自报为主获取污染物排放数据,排污许可通过自行监测等制度设计和数据不实等的法律责任,为数据的相对真实提供了保障。

排污许可制度的落实, 加上相关法律制度保障, 会使固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数据真实、及时,这将成为环境统计等环境制度的统一基础数据。同时,环境统计也是许可证执行的结果,每年地方的环境统计结果可以作为核查许可证制度执行状况的依据。

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已建成并在逐步完善,通过实行全国统一的排污许可证编码,统一收集、存储、管理排污许可证信息,实现各级联网、数据集成、信息共享,形成的固定源污染物排放数据,将作为环境保护税、环境统计、排污权交易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的统一数据来源,为固定污染源协同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4. 与环境风险管理的关系

环境风险防范关口前移,环境风险排查评估是防止超许可排污的重要手段

特殊时期的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纳入排污许可证

环境风险管理,如何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落实同步?

排污许可制度的落实,会让工业污染环境风险的防范关口前移,有效提高风险防范效果。

从排污单位的角度,在排污许可申报阶段,也就是实际生产发生前,需要摸清自家的底数,开展环境风险排查与评估,以防范承诺失信风险发生;同时还要完善污染防治和风险防控措施,防止申领不过或者领证后的其他违法行为发生。在排污许可证实施阶段,企业应当每年开展一次环境风险排查评估,以防止超许可排污行为发生。

从环保部门的角度,一是督促企业按要求自行开展环境风险排查评估,确保关口前移,把风险消灭在事前;二是严格依法核发和监管排污许可证,对违规发证承担法律责任,对不按证排污行为依法严惩,让排污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尽可能的在有效监管之下。

环境风险排查评估虽然不是排污许可证申领的规定动作,但却是排污单位摸清家底、诚信申报、保证承诺、防范违证的重要手段,在评估的基础上完善防控措施,能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超许可排放情况发生。

特殊时期应急措施,如何与排污许可衔接?

目前,重污染天气,依然是我国防治形势最严峻的环境风险,亟须建立精细化管控机制。

《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提出,国家层面要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地方政府应当依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根据应急需要,采取包括责令有关企业停产或者限产的应急措施。

在排污许可的制度设计中,要求将地方依法依规制定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等文件中,对辖区内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具体要求纳入企业的排污许可证中,以法律文书的形式,明确特殊时期和环境质量不达标地区的企业应当承担的减排义务。排污许可证成为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的重要法律手段。

这里说的特殊时期的情况主要有: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可能发生重污染天气的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国家或所在地区人民政府依规制定的冬防措施、重大活动保障措施;地方限期达标规划或有关水污染防治应急预案对枯水期等特殊时期污染物排放的控制要求等。

在许可证有效期内,国家或企业所在地方政府发布新的特殊时段要求的,企业应当申请排污许可证变更,按照新的要求进行排放。

如何通过排污许可,实现环境风险精细化管控?

精细化管控已经成为当前环境风险管理的迫切要求,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如何利用排污许可实现环境风险精细化管控?在各地制定的各级别预警减排力度下,再分解细化至具体行业、具体大气污染源,首先把工艺水平落后、污染治理水平低、环境违法行为多发、未按期完成治污任务、超排放标准或超总量控制排放的大气污染源纳入应急减排范围。将以上设计纳入到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中,落实“一厂一策”,并严格依证监管,对不依证排污严格依法处罚,精细、科学、依法地应对大气环境风险。

原标题:排污许可制度改革,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排污许可查看更多>排污许可证查看更多>排污许可制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