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煤制气是一个香饽饽?

2014-09-26 09:01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李禾 赵似锦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煤制气氮氧化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长期以来,我国煤制天然气(以下简称“煤制气”)产业发展缓慢。随着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频出现,为防治严重雾霾污染,煤制气迎来迅猛发展的契机。2012年国家发布《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2013年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都有力推动了煤制气产业的发展,国内多家企业也纷纷启动了煤制气项目。

有数据显示,国家能源局规划到2020年煤制气产量目标为500亿立方米/年,但目前我国建成、在建或拟建的煤制气项目已超过60个,年预计产业规模远远超过了规划目标。

今年7月22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明确了严格能源转化效率、水耗、排放等产业准入要求,对煤制气的发展做出了进一步规范,规定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规模的煤制气项目不再审批通过,并严禁在煤炭资源净调入省发展煤制气项目。

对于借助雾霾天气防治而迅速发展的煤制气产业来说,这一纸文件被解读为对煤制气行业的“降温”。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虽然有着政策利好因素,但水耗、能耗、污染处理以及碳排放等实际问题,也着实让不少煤制气企业陷入两难境地。尤其是煤制气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消耗量较大,目前我国煤制气项目多布局在西北干旱、环境敏感区域,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来说,都将成为难以承受之重。

政策、经济因素推动煤制气产业迅速发展

目前我国建成、在建或拟建的煤制气项目已超过60个,年总产能超过2600亿立方米,为国家规划2020年总量规模的5倍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近年来,面对日趋严重的大气污染,减少燃煤、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许多省市在能源规划中,也提出扩大天然气供应的目标,我国对天然气供应的需求也因此与日俱增。

在“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条件下,发展煤制气产业成为现实的选择。

事实上,在2012年前煤制气并不受鼓励,甚至是限制发展的对象。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煤制气与煤制油、煤制甲醇等其他煤化工产品类似,但其生产过程中在节能、节水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因此长期以来,国家将其作为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的产业进行管理,其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近年来,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大面积雾霾污染,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构建清洁能源体系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李俊峰说。

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作为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的方式之一,煤制气被赋予重要角色。这也为之前一直严控的煤制气产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除了政策因素之外,近年来煤炭价格下降、天然气需求量迅速增加,也成为推动中西部产煤区纷纷上马煤制气项目的一个重要因素。

李俊峰说,煤制气在国内的发展几经周折。2011年以前,煤炭价格高企,煤制气成本在每立方米两元左右,与国内常规天然气价格持平,煤制气生产几乎无利可图。不过,从2011年起,随着国内外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天然气价格迅速增长,煤制气生产成本下降到每立方米1.7元左右,而国内常规天然气价格维持在每立方米2.5元以上。

此外,我国正在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应。据统计,2013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达1676亿立方米,年进口天然气530亿立方米,估计供需缺口达到了220亿立方米/年。

“特别是京津冀控制雾霾的各项措施出台,天然气成为稀缺资源。例如北京新增天然气的门站价格高达每立方米3.14元,这导致煤制气的价格竞争优势增强。”李俊峰说,煤气价格变化、天然气需求量和进口量持续增长的发展趋势,为我国中西部产煤地区发展煤制气产业提供了较大的利润空间和发展机遇,也成为中西部地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拉动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李俊峰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10月,我国建成、在建或拟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共61个,年总产能达到2693亿立方米。这些项目大部分布在严重缺水的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西部地区。

按国家能源局规划,到2020年,我国煤制气产量目标为500亿立方米/年,而目前煤制气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计划总量规模的5倍。

原标题:煤制气是一个香饽饽?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煤制气查看更多>氮氧化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