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政策正文

哈尔滨市印发《哈尔滨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全文)

2014-09-29 09:05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清洁空气哈尔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7.集中治理餐饮油烟。2014年,市区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全部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划定街路餐饮专用设置点位区域,实行规范管理,禁止居民区、休闲娱乐广场等公共场合进行燃炉烧烤。2015年,县(市)餐饮服务场所全部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

(五)加强面源治理

18.加强扬尘控制。从2014年起,建筑施工现场实行全封闭围挡,采取遮盖、洒水等措施控制堆放、装卸扬尘,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场地出口道路必须硬化并设置车辆清洗平台,渣土、泥浆、建筑垃圾及砂石等散体材料全部采用密闭车辆运输,并逐步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和道路保洁,201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6%,春、夏、秋三季中心城区道路机扫水洗率达到70%以上,其他区域达到40%以上。2017年,春、夏、秋三季中心城区道路机扫水洗率达到80%以上,其他区域达到45%以上。强化煤堆、土沙堆、物料堆监督管理,大型煤堆、料堆场全部建立密闭料仓与传送装置,露天堆放的全部建设防风抑尘网等,长期堆放的废弃物全部采取覆绿、铺装、硬化、定期喷洒抑尘剂或稳定剂等措施,控制扬尘污染。

19.加大棚户区改造。将零散棚户区和城中村全部纳入改造范围,逐步消除由采暖、炊事带来的低矮面源污染。

20.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制定实施秸秆利用分阶段工作方案,推行秸秆还田、制肥和饲料化、能源化等综合利用新技术及优惠政策,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工程。2015年,全市基本形成秸秆还田和多元利用格局,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2017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大于90%。从2014年起,在全市范围内禁烧秸秆,建立市、县(市)、镇、村四级责任体系,加强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等重要交通沿线、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火点监测与信息发布,从严控制和从重处罚秸秆焚烧行为。

21.减少农业挥发氨污染。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实施农药化肥污染区域综合治理试点,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有机肥料、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行测土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控制并减少氨挥发污染。

三、保障措施

(一)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市长为总召集人、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有关委办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哈尔滨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议定和统筹协调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研究制定中长期规划和近期推进计划,确定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和联合治理规范,解决重大、疑难问题。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通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梳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部署落实工作任务与推进措施。

(二)落实目标责任制。市政府每年与各区县(市)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重点企业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阶段重点目标任务,纳入年度责任制考核,实行督办、问责制。对未完成治理任务且环境空气质量恶化的区、县(市),实施区域限批;对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进度滞后的地区和单位,严肃追究责任。2015年,开展中期评估,依据评估结果,适当调整重点任务;2017年年底前完成最终评估。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从2014年起,市和区县(市)两级财政每年按照大气污染治理目标任务,安排专项治理资金,重点加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更新淘汰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的支持和引导,同时将大气环境监测、应急、监察、信息、宣传等能力建设和科研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深化节能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政策扶持、多元筹资,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积极探索推行排污权交易、污染源监测、建设项目监理等第三方服务机制。明确企业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增加自身治污资金投入,积极寻求先进生产工艺和治理技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四)完善应急工作体系。建立环境空气质量预警与发布平台,实行环境与气象信息融合共享,搭建区域大气污染预测预警体系,制定监测预警方案,2015年建成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天罗地网工程,2014年,完成综合监测监控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自动监测与应急处置能力;2015年,进一步拓展监测深度和广度,完善应急预警与辅助决策、应急处置与监察机制,全方位提高环境管理能力;2016年,进入全面服务阶段,形成高效运转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管控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并向社会公布,明确组织体系、工作职责、预警预报、响应程序、应急处置等具体规定及流程,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有效处置突发大气环境事件

(五)搭建科技产业平台。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研究,明晰污染成因、PM2.5和PM10成分占比、传输规律及大气环境容量,2015年3月底前形成研究结果并投入应用。2015年年底前,建立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掌握排放量,并通过监测数据进行验证,为科学制定减排方案提供依据。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鼓励研发新型高效污染治理及空气质量中长期预报预警技术,重点推广交通节能减排、天然气低氮燃烧和烟气脱硝、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农业氨氮减排等技术。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出台政策措施并将其要求转化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促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创新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积极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加快建设哈尔滨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园,有效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六)推行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知识,自觉践行符合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培育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倡导、支持和帮助公众及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监督节能减排,凝聚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共同改善哈尔滨市环境空气质量。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清洁空气查看更多>哈尔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