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评论正文

生态环境监测测什么?怎么测?

2014-10-22 08:58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季英德关键词:环境监测环保法山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

正在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依法治国,环保法律法规的落实则需要出台和细化环境标准、技术规范等。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在推进监测能力建设和完善环境标准、技术规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报今日介绍山东省在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

 《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日前出台,作为山东省推荐性环境保护地方标准之一,《规范》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生态系统监测、生物群落监测、污染生态监测和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参与标准起草的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刘强说:“《规范》的制订主要依据山东省近10年间生态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以及在研究实践中取得的科研成果。属于技术性标准,其内容涵盖了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主要环境问题,理论全面、系统、指导性强,技术方法经济、实用、易于推广,满足了时下生态环境监测的实际需求,并对将来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进行了前瞻性的设计,起到了科学引导作用。”

“编制《规范》解决了生态环境监测‘测什么’与‘怎么测’这两个关键问题。”山东省环保厅巡视员王光和告诉记者。

《规范》编制主要依据和方法有哪些?

2013年12月,根据山东省环保厅的工作部署,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承担了《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

据了解,《规范》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和《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示范》两个课题研究成果。

参与标准起草的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综合监测科负责人田贵全告诉记者,《规范》编制的技术路线分为4个层次,一是从宏观生态系统的层次上开展生态系统监测。通过对生态系统类型、区域分布及其面积的监测来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二是从生物群落的层次上开展生物群落监测。通过监测生物群落种类与数量的变化来评价区域生物多样性变化状况。三是从生物个体的层次上开展污染生态监测。通过监测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反应来评价区域环境污染状况。四是从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层次上开展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监测。通过建设项目竣工生态环境影响调查,为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的设计主要遵循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监测指标的代表性、生态环境监测的可行性等原则。

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技术方法如何确定?

据了解,《规范》包括术语和定义、生态系统监测、生物群落监测、污染生态监测、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等7部分。

其中,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分为两级:一级指标包括农田、森林、草地、水域湿地、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未利用地等6类生态系统。二级指标包括水田、旱田等24类次一级生态系统。对每一类生态系统类型监测其区域分布、面积及其动态变化。

原标题:生态环境监测测什么?怎么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监测查看更多>环保法查看更多>山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