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合同能源管理评论正文

众说纷纭:不同人眼中的PPP模式

2014-11-07 09:29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PPPPPP模式PPP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朱善利

政府通过“特许”或者“外包”等方式,引入私人资本进入带有公共利益的项目,促成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都属于PPP模式,在很多国家,该模式都已得到广泛运用。以往已经被多次采用的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就可以看做PPP模式下的一种实践形式。PPP模式有三大特征:一是伙伴关系,二是利益共享,三是风险共担。要特别防止政府与企业责任边界不清,避免将新的PPP模式再次演变成政府过多干预甚至包办的融资平台。

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教授 王守清

过去努力推PPP,现在则要给想利用PPP化解地方财务风险的人泼点凉水。PPP并没有减少政府债务,只是把一次性财政支出转化为长期支出。以北京4号地铁线为例。如果采用传统模式投资,北京市政府财政支出大概600多亿元,采用PPP,则减少100亿元。但是,北京市如今已不再提“采用PPP节省100亿投资成本”的说法,因为高额的票价补贴也不是小数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 马庆斌

基于过去地方债的弊端,本来是正常现象,但是融资、还债到监管,存在各种问题,尤其是非阳光化,使地方债存在很多风险。过去地方政府过度参与地方财政,通过PPP模式更多的是风险共担、利益分享,新意就在于引入更多民营资本倒逼机制,使得更加阳光化。

中国财政部长 楼继伟

第21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长会在发表《2014亚太经合组织财长联合声明》的同时,还通过了《APEC区域基础设施PPP实施路线图》,标志着解决亚太区域基础设施筹资难、推进亚太区域互通互联迈出实质性步伐。当天的会议上,有关亚太区域基础设施融资话题的讨论最为激烈,几乎占了近一半时间,核心是讨论倡导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PPP模式就是微利,想要暴利的企业别来。

印尼代表团团长、印尼财政部财政政策机构主席 哈迪延托(AndinHadiyanto)

PPP对解决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影响巨大。“我们的公共资金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期待私有企业参与到PPP项目中进行融资。”

菲律宾财政部副秘书兼首席经济学家 贝尔特伦(GilS.Beltran)

非常认可PPP这种模式。在菲律宾也有很多基础设施项目亟须建设,比如机场、公路。这些项目需要的资金量大,融资是一大问题。所以,也期待通过PPP这种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期待与中国的合作。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便在一些基础设施领域以PPP模式吸收外商投资。2008年,随着我国应对美国次贷危机采取的4万亿刺激计划出台,PPP模式走入低谷。由此可见,虽然PPP模式重新掀起浪潮,仍需要睁大眼睛,其中的隐忧也不得不防。

相关新闻:解读《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