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市场正文

大量投资机构涌入环保项目 PPP或成地方融资新平台

2014-11-29 09:55来源:华夏时报作者:马维辉 林晓关键词:PPP污水处理桑德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而对地方政府来讲,风险则有两个:一是优质资产拿出去,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吸引过来的社会资金,政府拿它干什么?如果还是不可持续的项目,则又会造成新的风险。

文一波对此表示,事实上,这些资金地方政府并不是拿去投资国家希望其做的项目,“这是对社会资本的一种伤害。”他表示。

王守清表示,这一问题他在非正式场合曾经向财政部的官员反映过,所以官方应该知道这一现象的存在。

资本过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胡文表示,以前环保领域回报较低,投资机构更愿意将资金投向房地产等高回报行业。但近两年,投资机构没有更好的投资方向了,很多就开始涌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供水项目等,这些项目虽然回报较慢,但是相对稳定,市场不会萎缩,没有周期性,所以在投资机构看来有利可图。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就明显感觉到,一有项目投资机构就会蜂拥而至,这是大家始料未及的。”胡文表示,例如他们正在参与的一个5万吨的污水处理项目,竟然有13家机构参与招标。而在过去,一般只会有2-3家。

“实体经济是产能过剩,环保产业则是资本过剩。”胡文表示。

资本过剩的结果就是谈判的主动权转移。原来有资本的企业去跟地方政府谈还有一些优势,现在则必须资本与“关系”齐头并进,才能拿下项目。

“供过于求了,讨价还价的能力就弱了,(社会资本的)话语权肯定是越来越小了。”胡文说。

文一波也表示,本来PPP应该尽可能拉动民间资本对项目的投入,引入专业化和市场化的机构来运营。但目前,项目还大多是强调政府自己的主导地位,对民间资本事实上还存在挤出和压制。

不过,换一个角度看,政府主导也有其好处。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向记者表示,环保产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需要政府代替公众来把关、比较、选择更加优质的企业。

作为政府来讲,肯定更加欢迎资金雄厚、规模较大的企业,因为这样的企业更重视信誉,也更容易管理。

不过,王守清表示,这样发展的结果很可能造成民间资本不再愿意进入这一领域。因为在法制不健全、地方政府信用又严重透支的情况下,没有民企愿意将巨额资产长期投入到一个项目。而如果PPP项目只是国企参与,民企不动,还是“在体制内转悠”,实际上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原标题:大量投资机构涌入环保项目 PPP或成地方融资新平台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PPP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桑德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