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报道正文

环保组织可全国范围内诉污染案

2015-01-07 15:14来源:北京青年报关键词:新环保法环境保护环境资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环保组织胜诉 律师费可由被告支付

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法律中心督查诉讼部部长马勇此前曾指出,根据经验,估计打一场环境公益诉讼案的费用最少要10万元。据中华环保联合会调查显示,76.1%的环保民间组织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

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司法解释修订的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指出,此次司法解释从两个方面减少经费不足带来的问题。王灿发说,解释明确诉讼中的检验、鉴定费用、合理的律师费以及为诉讼支出的其他合理费用,可以申请由败诉的原告支付。检验、鉴定费用由败诉的被告支付,在其他诉讼中也有规定,但合理的律师费可以由被告支付却是首次提出,这为民间环保组织聘请律师打官司提供了费用来源,能够鼓励更多环保组织聘请律师参与公益诉讼。

王灿发指出,司法解释中明确,败诉时原告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可以依法申请缓交或者免交,人民法院应予准许,也是考虑到现在很多民间组织没有经费来源,提起环境公益诉讼非常困难,借此鼓励环保组织提起公益诉讼。本组文/实习记者 何林璘 本报记者 邹春霞

释疑

环境公益诉讼与个人诉讼有何不同?

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林文学介绍,环境私益诉讼即个人诉讼,针对的是环境污染侵害具体个人利益的案件,而没有侵害某个具体的个人,侵害整个地区、整个河流,大家都不愿意管,但对大家又都很重要的环境污染事件,则需要环境公益诉讼。他举例说,如果上游化工厂排出的污水,导致个人养的鱼死掉了,个人就可以提起私益诉讼,请求赔偿。提起私益诉讼,首先必须证明损害有多大,如看病花了多少钱,没有损害证明很难向法院请求赔偿。

环境公益诉讼对个人有何好处?

郑学林认为,依据《解释》,公民个人提起的环境民事诉讼或可省去对环境污染的技术鉴定。

孙军工指出,公民因权益受损提起的环境私益诉讼,不仅不会受到对同一污染行为提起的公益诉讼的影响,而且还可“搭”该公益诉讼的“便车”。依据《解释》,已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生效裁判认定的事实,因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提起诉讼的原告无需再举证证明,可以直接适用。

最高法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林文学补充说,“因污染而权益受损的公民数量如果较多,可以先尝试委托环保社会组织对此提起公益诉讼,若污染行为在公益诉讼判决中被认定,就可直接适用于公民的私益诉讼。”

如何防止环保组织“以公谋私”?

《解释》堵住环保组织“以公谋私”的路径。依据《解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判决被告承担的生态环境修复等费用,应当用于修复被损害的生态环境,“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不能交给原告,原告也没有权利用这笔资金发工资或奖金”。郑学林说。《解释》还规定,社会组织一旦有通过诉讼违法牟取经济利益的行为,将被收缴非法所得并予以罚款,甚至被移送有关机关处理。

原标题:环保组织可全国范围内诉污染案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环保法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查看更多>环境资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