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报道正文

台州N种管理模式确保五水共治

2015-02-04 08:55来源:市场导报作者:陈余玉关键词:生活污水五水共治浙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歼灭垃圾河、清除黑臭河,在短时间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水环境改善,最终有赖河道长效保洁机制形成及相关监管手段完善。“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浙江省台州各地从管理制度、监管机制、组织机构、资金保障等入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河道保洁长效机制。

临海首推“河长加警长”模式

去年1月,临海市大田街道实施“河长制”,根据河道性质确定街道级和村级河长,辖区38个行政村145个河段包干,确定每条河责任领导和责任人。

在治水过程中,大田街道创新了河道管理模式,率先实施“河长制”加“警长制”。街道 “五水共治”办公室副主任陈云华介绍,除每条河流都设立“河长”,其中5条主要河道还设立“警长”,协助“河长”开展各项工作。

“河道警长制”是大田派出所为“五水共治”行动而量身定制的,包括重拳打击涉水违法污染犯罪、开展治水联动处置、加大河道巡防等工作。

去年上半年,有村民向大田港河道警长徐永军举报称,一家机械公司涉嫌偷排污水。徐永军立即带领民警前去查看,发现该公司涉嫌直接将污水排放至大田港。当晚,该机械公司法定代表人被行政拘留。

举报人对这次事情的解决表示很满意。他说,以前发现有企业偷排污水,都不知道跟谁举报,自从有了“警长”、“河长”,发现河面保洁不到位、企业偷排污水,打个电话就能找到“责任人”。

自实行“河长制”加“警长制”治水管理模式后,大田“五水共治”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老百姓一旦发现问题,一看立在河边责任牌,就知道要找谁反映。

路桥治水“利用手机定位”模式

为巩固“歼灭垃圾河”整治行动成果,路桥区横街镇通过信息化管理,采用GPS定位调度系统,实时监控和调度保洁人员,力促河道长效保洁。

横街镇党委副书记林媛媛介绍,横街镇级以上河道13条,配备15名专职河道保洁员,但只有1名河道保洁专职监督员。一开始,保洁员常出现偷懒情况,如光靠监督员管理,效率并不高。

那如何提高管理效率呢?该镇想到利用GPS技术。他们和电信部门沟通,搭建河道保洁信息化管理和数字化定位系统。

“这个系统不仅可以即时查询保洁员作业路线、分布情况,还能帮助及时调配保洁员赶到需要马上清理指定地点。”林媛媛说,监督员负责每天在这些河道之间巡逻,随时抽查保洁员工作情况,并及时向监控中心反馈河道卫生情况,调配附近保洁人员前往清理。

杨华森是名河道保洁员,刚开始他还存在侥幸,听说有检查就突击一下,清理仔细一点。“现在,就算没有定位,大家工作都很仔细,连角落不放过。”

目前,横街镇GPS定位调度系统已运行8个多月,不但弥补原来管理工作中盲区十分有效,还提高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人力、财力支出。现在,台州其他乡镇也相继采用这种管理模式。

仙居“五水共治”纳入村规民约

今年3月,仙居县双庙乡上王村召开村民代表议事会,将“村民自家的垃圾自己清理,门前屋后的暗沟定期清理,保证不积污水。生活污水要纳入管道。保持清洁,节约用水”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

为让“五水共治”变成村民自觉行动,使村级河道得到长效保洁,仙居县依托村民自治,率先探索把以农村治污为突破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写入村规民约,倡导村民自己包清、包运门前屋后的生活污水和卫生垃圾。

据了解,该县418个行政村(社区)均已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建立“家庭治污责任田”制度,组织村民开展“挣工分”式投工投劳,确定每户义务工作量,真正变“要我治水”为“我要治水”。

“五水共治”行动后,上料村村民的王植斌和其他村民一起清理沟渠,投工投劳搞绿化。“以前村里环境很糟,水脏沟臭,村民都认为公共卫生不是自己事情,也没人管。自从有村规民约,每个村民都成了治水志愿者。”他指着屋前清澈弯曲沟渠说,村里环境整洁了,“天蓝蓝,水碧碧,人养生,鸟休息”。

仙居县“五水共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小明表示,把“五水共治”纳入村规民约,让老百姓成为治水主体,共同参与治水行动中去,从而逐步改变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等陋习,河道也得到了长效保洁。

原标题:台州五水共治N种管理模式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活污水查看更多>五水共治查看更多>浙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