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报道正文

农村污水处理站勿成摆设

2015-02-27 08:29来源:京郊日报作者:杨旗关键词: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北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人工湿地治污年管护费用低至千元

在许多村庄的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出现管护难题之时,部分农村通过改善污水处理设施,采用新技术,不仅使污水处理费用不再昂贵,闲置的污水处理设施也“重获新生”。

在平谷区大兴庄镇西柏店村,7年前建设的生活污水处理站,经过采用湿地处理技术,闲置多年后得以重新利用,保证了村民生活污水的处理。

2008年,在各级政府支持下,西柏店村出资建成一座生活污水处理站。然而,每年8万元的维护费和专业维护人员工资,村民感到负担很重。“使用老的处理设施,每天都得找人管护,一年电费4万多元、人工费3万多元,村里难以承受。”在给记者算了笔账后,村支书赵谦无奈地说,“占地三亩多的生活污水处理池,只用了两年就停了。”此后,村里生活污水到处横流,“夏天招蚊蝇、冬天结成冰”,村庄环境又倒退到了从前。

美好的转机,源于村里引进种植的芦苇。一年前,市农研中心运用从丹麦引进的人工湿地景观污水处理技术,在西柏店村原有的污水处理池处,种植了1000多平方米的芦苇床。村民日常生活污水,经过一万多米的管道,流经种植芦苇的4道处理系统,便可得到无害化处理排放,日处理污水量可达80立方米。

改造后的污水处理站现场,一片金黄色的芦苇随风飘荡,丝毫看不见有污水痕迹。“污水都潜伏在芦苇下面呢!” 芦苇丛中,村支书赵谦俯身捡起一颗花生状的“石头”说,“这个是陶粒,埋了足足40厘米厚,芦苇就长在这上面。下面还铺着一米厚的沙子和60厘米厚的石子,污水渗漏管道在最下面。”用了足足半个小时,赵谦才讲清楚污水处理工艺的原理。

不远处,一个低洼的蓄水池,存着处理过后的清水,用来灌溉村里的50亩林木。“剩下的达标水,都排放到附近的河里。”不光村里污水得到处理,新技术还为村庄减少了一大笔维护费用开支。“以前得人工来合电闸,现在也不用专门雇人。水位高时自动合闸处理污水,水位低时会自动跳闸停止处理。只要安排一名村民半个多月来看一趟,别让芦苇被破坏就可以了。”村支书赵谦说,新的芦苇湿地技术,每年只需花1500多元的电费,比起以前七八万元的维护费来说,开支大幅减少。“关键是,村里环境也美了,几年后芦苇长高还能卖钱,一点儿废弃物都不会留存。”

原标题:农村污水处理站勿成摆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生活污水查看更多>北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