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人物正文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总量控制如何调整?

2015-03-19 09:23来源:新环境微信关键词:环境监测水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研究员李俊峰:

十三五环保规划应该抓大事,即抓大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控制问题,并提出明确的质量控制目标。大气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联防联治的要求提出改善目标,比如采用两个约束性指标,每年PM2.5重污染天数及年均下降率和城市提前达标率;水源按水系提出改善要求;土壤按轻重缓急提出不再恶化的策略。

十三五环保规划应该少说空话、大话,提出一些公众读得懂的指标,比如十二五提出的污水处理率该如何考核?能否将重要水源水质提高一个等级?土壤污染持续恶化的局面能否得到控制?也就是说,政府公布数据与公众实际感受能否吻合?政府应该把污染的真相告诉公众,不为不符合环保的发展背书,不为污染企业找借口。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尚:

我认为,基于剩余环境容量的减排,才能改善质量。很多地方已经没有容量,即使减排也改善不了环境,需要配上修复措施。

关于生态指标,我有三点建议。

首先,十三五环保规划应该加入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控制指标要明确提出,包括面积。提出要进行红线评估,红线区能提供多少生态产品,提供哪些生态产品,总量有多少,国家和每个省份需要多少,缺额多少,能否满足保障生态安全的要求。

其次,确立生态补偿制度,包括基于纵向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基于破坏者付费的生态损害补偿制度。另外,也为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补偿筹集资金。配套生态补偿制度,需要开展生态服务评估和生态损害评估(定损),针对不同产业实施差别化的生态补偿比例。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导曾维华:

我国从“九五”开始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卓有成效。在经济高速发展、污染物产生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有效地控制了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的趋势。尽管如此,我国环境质量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部分地区还有恶化趋势;这就需要我们反思我国当前实施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幅员辽阔,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北纬55°多),南至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附近);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东经135°多),西至新疆帕米尔高原(东经73°附近)。经纬度跨度很大,气候类型众多,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西部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各地区水文气象条件差异很大。这却导致作为总量控制依据的环境容量(无论是环境空气,还是水环境),时空差异与分布特点巨大。

原标题:“十三五”,总量控制如何调整?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监测查看更多>水环境质量查看更多>污染物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