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人物正文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总量控制如何调整?

2015-03-19 09:23来源:新环境微信关键词:环境监测水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其次,目前我国实施的总量控制方式采用的是,总量控制指标自上向下分解。尽管,在十二五期间尝试着自下向上协调,并兼顾各省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尽量做到公平,但是,总体上总量控制指标还是脱离环境容量约束,属于目标总量控制范畴。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实施的总量控制制度与环境质量控制是脱节的,尽管污染物排放总量在不断消减,但是局部地区环境质量却还在恶化。

为解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环境质量控制脱节的问题,有必要逐步由目标总量控制过度到基于容量的总量控制;更主要的是兼顾我国环境容量的时空差异,针对不同地区环境容量的时空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容量总量控制。

差异化基于容量的总量控制并非新鲜事物,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为了在满足河流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河流的自净能力,美国部分地方政府开始尝试建立动态排污标准,允许污染源在不同季节的排污量发生变化。根据该标准,美国开展了有关季节性排水规划(SeasonalDisgePlanning—SDP)的研究,对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行为进行动态管理。在这之后,SDP先后在美国、印度、加拿大、伊朗、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得到研究和应用,其中在美国使用最为广泛。在1979年和1983年,Lamb等采用问卷的形式在全美各州调查统计SDP的使用情况,在1979年调查的39个州中,有21个州采用随季节变化的污水排放标准,到1984年调查的48个州中,有45个州采用随季节变化的污水排放标准。调查结果显示:SDP在全美各州使用非常广泛,使用SDP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费用、运行费用都明显降低了,并且,环境质量超标风险可以控制在容许范围以内。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十三五”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应考虑实施差异性分类管理。在全国水环境容量区域划分基础上,兼顾各行政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总量控制管理需求,开展污染总量分区管理试点工作;对于污染重的、没容量的地方可考虑仍然实施目标总量控制,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基于容量的总量控制。即使是基于容量的总量控制,在我国很多季节性明显的地区,可以考虑采用季节性总量控制试点,根据水文、气象条件的差异,制定动态总量控制目标,实施季节性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关键在于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刀切,要给地方一定自主权,给地方留有一定结合自身特点的发挥空间;当然,地方应在环保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总体框架下,实施自己具有针对性的总量控制管理方式。

总体来讲,要考虑容量的时空不均与差异,在充分考虑区域/流域水文气象条件差异前提下,实施分季节分区域的总量精细化管理;也就是要体现时间上动态管理、空间上差异管理的思想。时间上,可以分季节;空间上,分区域,实施分区动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最初,可以先试点,选择典型地区、可控的污染源实施,比如有在线监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与大的电厂等。同时,要充分考虑实施分区、分季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导致的环境质量超标风险,尽量将超标风险控制在容许范围以内。这就需要环保部在地方试点研究基础上,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特点,设计相应具有针对性的分区、分季节污染物排放总量指南与相应标准,指导地方开展污染物排放总量动态分区管理工作,在环保部相应政策、法规与标准总体把控前提下,调动地方自觉性与自主性,形成具有地方特点的差异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第三,对每个单位都要考核废水排放总量减排,第一年核定总量,制定年度减排量。每年考核结果排名公布,全国通报。中央机关、学校、研究所、企业、协会等所有单位都要参加。

第四,我国海洋富营养化严重,赤潮频发,主要是有机污染,共有两个污染源:城市的生活用水和农村的施肥。因此,十三五环保规划还应包括土壤、湖泊、海湾的生态修复指标和生态建设指标。

原标题:“十三五”,总量控制如何调整?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监测查看更多>水环境质量查看更多>污染物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