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零排放:晾晒池的中卫答案

2015-04-08 08:23来源:财新周刊作者:孔令钰关键词:污水处理零排放中卫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此外,曲风臣指出,进入污水厂的盐指标是1600毫克/升,最终出来的回用水在1000毫克/升以下,那么中间600毫克/升的差值怎么办?还是会形成浓盐水,如果不上除盐设备,还是要用蒸发塘,“这就又回到原来的老路上了”。

他担心这样一来,会将原先的分散污染变成集中污染。

曲风臣举例说,如果中卫当地企业为降低成本,购入新鲜水对高盐水进行稀释,降低盐分,那么处理压力就落在政府的污水处理厂身上。

“运动式治污”

郑善龙告诉财新记者,按照中卫现在提出来的目标,企业的环保成本比在东部要高,将来怎么发展,不得不开始权衡。

他认为,目前西部尚有土地、煤电价格便宜的优势,企业需要在这部分成本优势与环保代价之间进行权衡。

环保代价的威力已开始显现。袁波告诉财新记者,“这次整改,真的有小企业死掉了。”

另一位企业家则向财新记者吐苦水,政府对待企业有三招,即扑克牌中的“JQK”——先把你勾过来,再圈住,最后尅(揍)你。

话虽戏言,但用这句话来描述企业目前在西部的环保困境,颇耐人寻味。早年东部经济发展起来后,人们的环保诉求提高,将企业赶到西部,而一旦西部环保标准提高,由于缺乏排污水体,企业将不得不承受比东部更高的环境代价。

但环保门槛变高,并不意味着治污能力的匹配。有学者担忧,当下中卫全民治污的“运动战”不可持久,一旦战役结束,环保监管力量能否担起“和平年代”的治理责任?

中卫市副市长王伟告诉财新记者,这次治污反映出中卫环保能力不足,即便目前编制紧张,仍要为环保部门增加13个编制,“同时在中卫工业园区、中宁县成立环保分局,加大环保能力建设。”

袁波向财新记者描述了环保局的尴尬,过去一共只有10个人,刨除掉年龄大的、专业能力有限的人,“只有5个人能在一线干。”

“就这几个人,干得过来吗?我跟书记讲过,就像猴子掰苞米,来一个事儿,再夹一个,这个又掉了。”袁波说,除了人手紧张,专业素质也较差,“(企业)你就不会查,也查不清,只有从生产工艺去查,产生什么污染物,才知道怎么监管。”

自2013年起,中卫市面向全国招聘总工程师,住建、规划、审计、财政等部门都招到了总工,惟独环保部门至今未招到人。

“年薪八九万元,在中卫来说不低了,要求环保系统工作经验不少于五年,副高以上职称,需要具备总工的专业知识。”

袁波无奈道,有资质者不愿来,来报名的条件不够。

“这是普遍现象。”一位多年从事化工环评工作的专家告诉财新记者,“地方要发展经济,但没有能力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监管,西部普遍存在这个问题。”

“自身没有能力和手段,谈何监管?地方政府没有作为,只有一个后果,必然污染。反过来应该拷问监管机制,如果这个地方不具备相应的监管重污染的能力,那么这个地方就不该发展这些项目。”他说。

在环保誓师大会上,马廷礼提出:“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掌握工作主动权,决不让企业牵着鼻子走。”

这场“运动式治污”结束后,排污新标准能否执行得下去,环保监察力量能否匹配,仍待观察。

原标题:晾晒池的中卫答案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零排放查看更多>中卫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