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评论正文

环境模式创新+价值变现四维布局

2015-04-10 09:06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微信作者:王海旭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数据环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由此可见,在大量数据积累基础上,未来政府及相关部门需求方式将由传统的“数字环保”升级为“智慧环保”,更加强调数据获取后的分析预测及价值挖掘。在原有“数字环保”基础上,借助物联网技术,把传感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的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以更加精确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以真正做到“测得准”(多元环境感知)、“传得快”(高速网络传输)、“搞得清”(智慧信息处理)及“管得好”(智能管理服务)。

“网”住污染,模式再造

基于上述分析判断,我们认为在环境大数据互联时代,来自政府端的市场需求有望出现新的变化,从而带来盈利模式创新及新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

环保物联网扩容。环保部环境监察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实施自动监控的重点污染源共计15,559家,其中国控重点污染源7,649家,其余为省控、市控。一般来说,在我国现有污染源监测体系中,针对国控重点污染源的监管是最为严格的,2015年最新名单中共有14,920家企业纳入其中。然而跟2007年工业普查数据中的157.6个工业源、4,790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总量相比,其有效覆盖面可能仍是有限的,尽管其他企业或也安装了相关监测设施,但结合行业经验判断或仍有相当数量污染企业没有纳入有效监控范围之内。在今年3月“两会”记者见面会上,新上任的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特别强调要“加大信息公开”,“让所有的污染源排放暴露在阳光下”,这也意味着未来“网”住污染源的环保物联网规模或将显著扩容。此外,严格监管背景下环境类监测体系也将加快完善,考核断面数量大幅增加,加上“十三五”有望新增监测污染物种类(VOCs、TP、TN等)以及现有设施的更新改造,从而持续拉动监测设备以及相关软硬件设施建设需求。

更有效的环境规划。从国际经验看,大数据在环境领域中已经开始逐步应用,例如耶鲁大学、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美国环保局(EPA)等机构正在基于大数据进行有效预测。展望未来,预计单/多因素、单/多区域的环境变化趋势分析和预测,环境规划中的决策与政策评估,各种环境规划研究技术的数据支撑(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公共事件的监测和预警等应用方式将不断得到推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监测查看更多>环境数据查看更多>环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