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工业固废评论正文

【组图】把垃圾焚烧厂建成社区公园的台湾模式

2015-06-02 08:30来源:固废观察微信作者:徐迅雷关键词:垃圾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厂台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台北的内湖、木栅、北投三座垃圾焚化厂,分别在1991、1994、1999年建成使用,在厂区或周边,建有网球场、温水游泳池、健身房和图书室等设施,免费或低价供周边居民使用。北投焚化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文体中心,外部请艺术家来美化,内部甚至设有SPA区水疗按摩池;不仅是北投区,周边的内湖区、南港区、文山区及士林区的区民,都可凭身份证明免费入场。

台南市的垃圾焚化厂,由台湾环保署负责兴建,完成后由台南市环保局管理和营运,这个垃圾焚化厂回馈了一个巨大的休闲设施——水上乐园,占地面积达1600平方米,园内设施有:室内水疗SPA区、药浴温泉区、烤箱蒸气区、亲子戏水区、360度高空滑水道、25米游泳池、50米游泳池,以及户外人工造浪设施等等。类似的“回馈设施”,已成了建设焚化厂的惯例。

更有意思的是,新竹市环保局还真的把全局的办公室都搬到了垃圾焚化厂,目的就是与居民“拉近距离”,让社会消除疑虑。

通过长时间平稳运行、所有信息公开、邀请居民参观、欢迎社团监督,焚化厂和社区居民建立起了信赖关系。而且,焚化厂每烧1吨垃圾,就要拿出200元新台币,作为给居民的回馈金,用于支持当地建设和民众福利。这就是逐渐把“邻避困境”变成了“邻喜效应”。公众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只要无大害和无大碍,他们就能够承受;如果利弊相权,只要利大于弊,或者利弊相抵,他们脸上就绽放笑颜。

把“邻避”变成“邻喜”,当然需要投入,需要支付成本,而且要真正尊重公众。一旦变成权贵利益、政绩工程,那么主事者通常是不愿意支付这样的成本的,更不会对相关的公众有什么尊重可言。

北投垃圾焚化厂的大烟囱,做成了旋转餐厅和观景平台。

不尊重民意、不依照程序

这样“改善民生”都是耍流氓

与早期相比,后来建设垃圾焚化厂的阻力要小很多。进入21世纪后,郝龙斌出任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署长,任职期间提出了“一县市一垃圾焚化厂”的政策,是在原建设的基础上,想继续兴建一批焚化厂,累计达到36座。不过,反对的社团依然有民间的制衡力量,政府方面也懂得让步与妥协,从而减少了新建焚化厂的数量。最终,全台湾累计只兴建了26座。有意思的是,其中有2座因为地方反对,加上没有多少垃圾可焚烧,建成后就一直没有运转。

计划36座,完成26座,完成的还有2座没运转,这个折扣打得有点大,不止四分之一,官方竟然没有觉得这是“面子掉了天塌了”。

环境问题,绝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更是伦理问题,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仅仅懂得“环境经济学”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弄清“环境社会学”。环境的博弈,毕竟是人的博弈、社会的博弈。

对于杭州的垃圾焚烧项目,官方压根就没有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更没有事前的协商动机和协商机制。因为没有评估、缺乏协商,所以严重出乎意料,没想到事情搞这么大。

好事做不好,乃是官僚体制下官方懒政的一个特点。针对杭州“5˙10”事件,白岩松在央视《新闻1+1》栏目中,毫不客气地批评地方官员“智商很高情商很低”。

抛开“邻避困境”之说,对于“垃圾焚烧”,一直来有“支持派”与“反对派”。“支持派”主要的理由是:焚烧不仅能减少垃圾体积,彻底消毒,还能附带发电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垃圾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常规方式,日本有高达70%的垃圾通过焚烧来处理,其他国家的比例则多在30%上下。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城中约一半的地方,以及多数学校所用热能,都来源于燃烧垃圾;在德国纽伦堡,垃圾焚烧厂就建在市区,不到300米就是居民楼,全城的垃圾都在这里烧,因为不够烧,还到临近地区收集垃圾。现代的垃圾焚烧厂,可以做到很好的无害化,对市民威胁并不大。

原标题:《从邻避困境到邻喜效应》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处理查看更多>垃圾焚烧发电厂查看更多>台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