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中国环境问题的历史定位与战略——参考伦敦大气污染治理经验

2015-06-17 16:54来源:《环境影响评价》杂志作者:常纪文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常纪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环境保护要采取突破措施

其一,大力推进信息公开。环境信息是社会参与和社会监督的必要条件,也是环保执法的重要依据。对于环境保护而言,信息公开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中之重。然而,当前我国的环境信息公开遇到了瓶颈,大量虚假、伪造信息充斥于社会之中,使得环保执法、社会参与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应当建立严格的虚假信息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严厉打击伪造环境信息行为,从而保证环境信息的准确、公开、透明、全面。

其二,建立党政同责考核评价体系。现在,污染严重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督促形式,主要是由环保部约谈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但在实际工作中,地方党委更加强势,对环保工作影响也更大,因此有必要建立由环保部党组约谈地方党委的形式来督促地方环境保护工作。同时,还应当将地方党委纳入地方环境法治架构中。如果地方党委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缺席,地方环保工作将很难推进。为此,建议由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制定《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条例》,在考核、约谈等环节体现党政同责。

其三,强化社会参与和监督,解决行政监管缺位和越位问题。在实际的执法活动尤其是地方环境执法活动之中,环保部门面临人力、物力、财力不足难题,常常发生数十人监管上百家企业的情况,因而无法随时掌握辖区内的污染状况,环境行政监管的偶然性问题不可避免。此外,日常执法活动中还存在环保部门执法人员怠于执法、选择执法、越权执法的问题。因而有必要强化社会力量在环境执法活动中的地位,一方面使其积极参与环保执法活动,弥补环保部门监管的偶然性问题;另一方面,使其全方位监督环保部门怠于执法、选择执法、越权执法的行为,从而解决行政监管的选择性、缺位、越位问题。因此,建议国务院制定《环境保护社会参与和监督条例》,从法律上保障公众参与。

其四,建立协调有效的行政监管体制机制。建议通过大部制改革,建立自然资源部、环境部,加强环保部门的力量,找到监管抓手。

环境保护要突出重点领域

突出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即要以当前水、大气、土壤污染等热点问题为突破点,解决形势最严峻、公众最关心、效果最明显的突出问题,让全社会感受到环境质量的改善,从而提高社会信任度、重塑国家自信心,有利于后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结语

越是艰难的时候,越是希望到来的时候。尽管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仍旧十分严峻,且在拐点到来之前,这一严峻形势还要持续很长时间。但这也意味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在开始逐步取得成效,并证明我们当下一步一步的踏实工作最终会取得预期效果。今年是我国的“深改元年”,也是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新时期的第一年,应当从当前危机中看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机遇,通过采取突破性措施,解决突出性问题,实现环境保护大突破、大转型,进入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新常态。

由于篇幅所限,文章内容部分省略,请查阅《环境影响评价》杂志!

原标题:中国环境问题的历史定位与历史战略——参考伦敦大气污染治理经验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污染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查看更多>常纪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