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全面深入推进环评整改行动

2015-06-19 10:47来源:《环境影响评价》杂志作者:孙钰关键词:环评环评工程师环评机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加大执法力度,针对湖南衡阳美仑公司铅锌冶炼项目环评越权审批等项目问题,联合湖南环保厅等进行调查处理,现已关停企业,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在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方面,根据中央巡视组移交的问题线索,认真组织核查。强化追究问责,并通报曝光,在环保系统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从源头防止环评领域利益冲突

与此同时,环保部采取釜底抽薪之策,从体制机制上化解环评审批利益冲突,以推动环评技术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为解决环保系统环评机构“红顶中介”问题,环保部公布了《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要求全国环保系统所属环评机构2016年底前与环保部门完全脱钩,其中环保部部属单位全资或参股的8家环评机构2015年底前率先全部脱钩。截至3月底,2家环保部部属单位所属环评机构已完成脱钩。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座谈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强调,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倒排时间进度,确保完成任务。

作为环保领域的第一层屏障,环评仅“十二五”时期以来即对不符合条件的163个国家审批项目和2000多个省级审批项目的环评文件不予审批,控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和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一定程度上倒逼了企业环保意识提升。吴晓青表示,推进环评机构脱钩并不意味着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些单位过去一直是环评队伍的重要力量,对于环评制度建立完善曾做出积极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以脱钩破除行政背景成为独立市场主体势在必行,这也是推动环科院所加快转型的现实需要。

环评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孙佑海表示,与环保部门脱钩规避了红顶中介嫌疑。作为负责环保工作的主管部门,环保部门为取得执法公信力、防止环评中出现腐败问题,需要率先垂范。与此同时,一些业内人士也分析指出,“红顶中介”现象并非环保部门独有,其他行业和系统存在的类似问题也应逐步解决。

在解决违规插手环评审批问题方面,针对有的领导干部及其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或开办公司承揽环评项目牟利问题,全面开展专项清理,对2012年以来117批次环评资质审批、648项建设项目环评、729个竣工环保验收相关情况逐一进行清查。

加快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为严格监督管理,环保部坚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扎紧织密管权限权的“围栏”,压缩环评审

权空间,下放审批权,强化事中和事后监管,抓紧建立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加速环评体制度改革进程。

在建设项目环评方面,针对把关不严、批而不管等问题,调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内部审查分类目录》,发布《环境保护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5年)》,下放审批权限力度空前,火电站、热电站、炼铁炼钢、有色冶炼、国家高速公路、大型主题公园等项目均下放到省级环保部门审批;修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新名录中降低环评等级45个。

根据修订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环评资质标准将更趋严格。按照新的申请条件严格资质审查,将进一步杜绝质量低下的“差”机构和聘用“挂靠”人员的“假”机构鱼目混珠、浑水摸鱼。

环评市场化是主流趋势,在环评改革过程中配套制度建设需要抓紧跟上,以避免将来环评市场出现恶意竞争现象。针对加强环评机构监管问题,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白志峰建议,定期检查核查环评机构,对机构场所、从业人员和机构业绩等进行年度考核,逐渐使环评队伍优胜劣汰,大浪淘沙。

孙佑海分析说,实行环评审批制度改革的原则和前提是环评及其评估、审批各环节都要执行到位,同时要把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与一般项目分开,实行有区别的管理制度。

环保部原核安全总工程师杨朝飞建议,为实现“简政放权”目标,可以将强化排污许可证审批制度作为监管污染物排放手段,以减轻环保部门的审批压力。环评改革应首先区分咨询服务与行政审批的作用,可以通过咨询服务解决的问题不必再设行政审批,并协调好环评制度与其他环保制度改革的关系。

原标题:全面深入推进环评整改行动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评查看更多>环评工程师查看更多>环评机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