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报道正文

浙江海盐:工业强县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2015-06-23 09:13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马新萍关键词:节能环保污水处理环境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建酸洗磷化加工项目必须进入紧固件专业工业功能区,项目投资必须在500万元以上(不包括土地厂房投资),车间必须是独立合法厂房、面积不得少于100平方米,同时不能缺少50平方米的环保设施建设场地。

据了解,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还必须通过环评审批。一旦项目批准后,要严格按准入条件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比如污水回用率不少于70%、废气收集率不低于90%、废气处理率不低于95%等。

“随着环保和人工成本大幅提升,留给企业就3条路,留下来、走出去或者死掉。”沈家华说。

宇星螺帽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大改变。

除了一次性投入解决了污染问题,各车间内的关键环节也都升级转向自动化,实施“机器换人”。

全自动脱油机3台,投入90万元,员工从18人减少到10人;攻牙机95台,投入400万元,员工从60人减少到25人;冷镦成型机8台,投入1800万元,员工从8人减少到4人……

大改变带来新发展。

目前,抛丸机一个月能处理6000吨钢料,能节省一半的人工,做到了减污增效,全国各地规模较大的紧固件企业纷纷前来参观考察,学习治污经验。

“随着‘机器换人’,设备革新确保了产品质量,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产品出口。”沈家华说。

章剑介绍说,海盐鼓励传统产业升级转型走绿色发展之路,宇星螺帽有限责任公司转型升级是海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在改进生产工艺、消除污染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与尝试,对提升全县紧固件行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环保门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对主要污染物总量约束性指标和排放浓度标准进行约束性环境管理,是海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依据。”海盐县环保局局长郑彪说。

环保准入成为海盐经济发展的“绿色门槛”。

海盐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史水良介绍说,海盐县在经济发展中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提出建设“415”工程,即改造提升紧固件、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食品药品四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即临港、核电关联、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智能五大新支柱产业)。

海盐县编制了《海盐县环境功能区划》,规划了六大类28个环境功能区,明确了各功能区的主导环境功能、环境目标以及环境管控措施,制定分区差别化环境管理政策,对目前不符合功能区要求的建设项目提出了限制发展、逐步退出的要求,还将主要工业项目分为一、二、三类,分别列入各区的负面清单。

今年,海盐县政府又出台了《海盐县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2015)》,规定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等十大行业90多种工艺、项目禁止准入。

海盐的绿色门槛促使造纸印染行业全面完成整治提升工作、全县6家再生橡胶制造企业关停淘汰、化工行业原地整治提升7家以及关停两家企业和1家企业生产线、全县18家废塑造粒加工利用企业4家关停和3家停产整治以及11家通过验收。

同时,绿色门槛又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海盐县一些企业从传统产业转型为新兴产业,例如意欧斯机械有限公司从一个传统仓储设备制造商转型为智能仓储集成商。

“海利循环产业园主要是将收购的废弃瓶,加工成再生长丝,供应给服装面料纺织企业。”海利循环产业园行政部经理吴海良介绍说。

原标题:工业强县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环保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环境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