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河浊水臭谁是罪魁祸首?

2015-06-25 11:09来源:中国环境报关键词:水污染水环境质量环境监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破水环境治理难题需全民努力

边保护边治理,正在制定“水十条”落实办法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被挂牌督办的5家企业中,3家企业涉及水产品加工。《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中明确,要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要求包括农副食品加工在内的行业要制定专项治理方案。

据岳平介绍,海南省正在制定“水十条”的落实办法,“怎么管,怎么治都会细化”。据江美凤透露,海南将会根据自身水环境存在的问题确定具体措施、牵头部门、指标等。

“改善水环境,海南省将着力抓两头,边保护边治理,力保大江大河的优良水质,整治恢复已被污染的水体。”岳平指出,海南将对水质较好的河流抓好保护,重点整治污染较重的河流及干流河段、黑臭水体,避免污染后再治理付出巨大代价。

江美凤表示,每年国家都会下达每个省份年度总量减排指标,海南省再将减排指标分解到各个市县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如果减排指标没完成会被约谈。

5月11日,首次海南省主要污染物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约谈会召开,多个市县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县)长和企业代表因未完成2014年度相关的环保任务、相关的职责没有履行到位被约谈。

此外,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污染物防治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加强工业污染源监测体系规范化建设和运行监管,强化对自动监控系统运营公司和排污企业的日常监管,促进排污企业尤其是国控企业规范运营,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谁也离不开水,治水护水也应由部门治理转向全民治理。”岳平呼吁公民参与到水环境治理、保护中来。他指出,城市内河污染与人们日常行为不无关系,水环境治理应是一场全民治理战役,环境问题关系着每一个个体,需要全民的力量参与。

岳平表示,海南省将加强对城市内河的监测,并加大信息发布力度,“让老百姓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儿的”。

背景分析

海南内河水质堪忧

工业污水、生活垃圾、城市面源污染、城镇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等诸多污染源造成城市内河水体不能承受之痛。

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布的《关于2015年第一季度海南省水环境质量状况的报告》显示,监测部门对全省18个市县县城以上城市(镇)建城区内的28条城市内河(溪、沟)和4个内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全省城市内河总体水质中度污染,水质达标率仅51.4%。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日前发布的《2014年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海口市区的龙昆沟入海排污口全年监测均超标排污,主要污染要素是粪大肠菌群,这一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不能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的要求。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综合室副主任江美凤告诉记者,海南省主要江河及湖库水质保持优良,但城市内河、部分入海河流水质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今年年初,海口美舍河河段出现了水葫芦疯长的现象,被污染的水体、富氧化的水源给水葫芦的生长添加了“催生剂”。

在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岳平眼中,海南的城市内河水质虽然没有恶化,但也不理想。

岳平说,按照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城市内河、内湖的水质至少应达到Ⅴ类水质标准,按照国际旅游岛的严格要求,城市内河、内湖的水质最好要能达到Ⅳ类水质标准,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内河水质均为劣Ⅴ类。

“一些市县城市水体长期处于污染状态。”岳平指出,海南省部分入海河流河口水质状况也存在问题。今年第一季度监测报告中显示,文教河、文昌河等部分河流的河口断面水质为轻度污染,水质常年较差,东方市罗带河的河口断面水质由Ⅲ类下降为Ⅳ类。

工业污水是水环境的“毒瘤”,而城市生活污水、城市面源和垃圾、废弃物等,则是将城市河流变成臭水沟的“幕后黑手”。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由于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切断了城市水系,导致水系不畅通,河流无来水补充,所以水质污染状况也难以改善,内河越发黑臭。

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也同样困扰着海南水环境治理工作。目前,海南省已建成36座污水处理厂,覆盖县城和工业园区,但多数管网配套不完善,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低。此外,绝大部分人口较为集中的镇和农场场部没有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原标题:河浊水臭谁是罪魁祸首?海南揪出违法排污企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查看更多>水环境质量查看更多>环境监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