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工业固废报道正文

广西南城一企业违规处理废弃物 环保部门执法遭遇三大困局

2015-07-01 14:20来源:新法制报作者:郭俊关键词:危险废物环境违法工业废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执法规范性不足 取证难致移送难

今年5月30日,当地群众投诉至南城县县长信箱,称河东工业园内的江西恒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恒时科技)为节约开支,将大量易燃有毒废弃固体藏匿于工厂中,并私自处理。

据村民介绍,该企业北门有个仓库用于存放生产原料,每当村民路过时都会闻到难闻的气味。今年4月10日,该企业因此被南城县环保局责令停产至今。

6月1日,接到村民投诉后,当地环保部门立即前往现场调查,基本确认情况属实。“(该公司)生产剩下的废物本应按规定运送到赣州进行特别处理,但一企业负责人私自将17吨危险废物运到贵溪市处置,涉嫌破坏环境资源罪。”南城县环保局分管环境执法的党组书记熊志刚说。

为了能顺利将该案移送公安部门,环保执法人员辗转多地花费10天时间,基本确定了违法事实。“和以往行政执法不同,为了争取达到刑事立案标准,我们通过做笔录、录音、录像获取了大量证据,也耗费了巨大的执法成本。”熊志刚说。

6月11日,南城县环保局发给南城县公安局一份《关于移送涉嫌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案件的函》,将此案移送到公安部门侦办。

但12天后,南城县环保局收到了一份来自南城县公安局的意见函,要求就恒时科技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案补充证据。

“不停地补充证据,让我们非常头痛。”熊志刚解释道,南城县环保执法人员仅8人,负责全县的环境违法案件已力有不逮了,再加上在执法的规范性方面的不足,导致在调查取证能力与公检法部门相比有较大差距,所以要实施刑事案件移送及行政拘留,并不容易。

“严格的要求客观上给前期调查取证造成很大困难,但我们只能硬上,这导致处理一起环境违法案件往往要花上几个月时间。”熊志刚表示,该案至今仍挂着,一直未能成功移送。

筹措物证鉴定费用也是难题

在查办上述案件中,“物证鉴定难”也一直困扰着熊志刚他们。

为确定危险废物是否为恒时科技非法转运处置,南城县环保局必须进行物证鉴定。

根据“两高”关于环境污染案件物证监测认定办法,环境污染案件证据先由县级环保部门取样监测、再由市级环保部门组织专家评审,最后由江西省环保厅认证。

“我们这里没有设备,若送到省里鉴定,光鉴定费就近7万元,这笔费用谁出?”熊志刚表示,环境污染犯罪是新生事物,此前并没有此类鉴定费用。“钱不能由违法企业出,因为他是执法相对人,那么就只有环保部门出,但是基层环保经费少,一年要办那么多案子,哪来这么多钱?”

对此,江西省环保厅环境监察局办公室主任张某表示,一旦依法确定了违法行为,物证鉴定费用最终应由违法企业负担,只不过事先得先由环保部门垫付。

熊志刚则表示:“鉴定费用那么高,光一个案子就捉襟见肘了,就算是垫付我们也承受不起啊!”

无奈之下,6月24日,熊志刚专程跑了一趟省环保厅,协调此次物证鉴定费用问题,“为了办案,我们只能商量着先把鉴定给做了,费用等年底再说”。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一名官员曾向媒体表示,能够做污染物鉴定的司法鉴定机构全国只有几家,而且鉴定成本高居不下。

“如果省内没有,还要到外地去进行鉴定,不仅耗费时间成本,而且费用将会更高。”一名业内人士说。

原标题:南城一企业违规处理废弃物 环保部门执法遭遇三大困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危险废物查看更多>环境违法查看更多>工业废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