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报道正文

PPP模式的深度思考

2015-07-09 09:16来源:中共新闻网作者:朱建元 王海玲关键词:PPP模式第三方治理环境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李克强总理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模式,汇聚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做了相关部署。

5月14日,由中国投资协会项目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信招标集团协办,中国采购与招标网承办的“开发性金融与PPP项目培训及对接研讨会”在京召开。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PPP研究院理事长郑新立,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项目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会长袁英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投资体制政策研究室主任吴亚平、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院长助理杜帅等专家做了主题发言。

毫无疑问,PPP模式是2015年中国经济的热词。政府和企业界人士普遍认为,PPP模式将成为未来数年甚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台前幕后:推行PPP模式的深层原因

2014年9月2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使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意见》提出了对地方债务进行规范和治理的思路,剥离了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职能,关闭了地方政府预算外的融资渠道。

PPP模式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将长期存在。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院长助理杜帅认为,地方政府有规范的其他融资渠道并不畅通,这对地方政府大量的、长期的资金来源造成了影响,甚至对其存量资金链的断裂都存在很大的风险。由于存在政企不分,财政预算不透明,项目贷款过度集中、政府强力干预,还款能力补足、意愿不强等问题,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风险不断增加,靠开发银行大量做基础设施融资的状况难以持续,目前只能锁定存量不再扩量。2015年财政部已经安排了1.6万亿地方债务置换,但是开局不利,市场不是很接纳。为此,具有规范化解决地方政府投融资问题功能的PPP模式,首当其冲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将长期存在。

PPP模式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大举措。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PPP研究院理事长郑新立表示,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在投资体制改革中把推行PPP模式突出地提出来,是落实中央政治局“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调动各方积极性,狠抓工作落实,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会议精神,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重大举措。

PPP模式是当前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郑新立说,20世纪90年代广西来宾B电厂、成都自来水六厂及长沙电厂等几个BOT的试点项目,确实改变了公共基础设施完全依靠政府投资的状况。还有BT、BOOT,这些模式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当前,投资体制改革中提出政府和社会资本相结合,把社会资本引入公共领域的PPP模式,就是要解决公共服务领域里的老大难问题,如养老院一床难求、幼儿园入园难、城市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不难看出政府和社会资本联姻的这种PPP模式,给政府带来了想要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让投资者有合理的回报,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PPP模式是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部署。 郑新立认为,PPP模式是应对新一轮世界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是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部署。通过扩大内需,优先引导社会资金,比如,高速公路修起来、水路航道运起来、高铁网络建起来、WiFi覆盖城乡,以提高城市的投资环境。经过几年的发展,国民经济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基础设施也会有较大改善。

PPP模式是民营经济参与解决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有力支撑。郑新立认为,民营经济有很强的资金管理和储备能力,PPP模式为民营经济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解决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提供了资金保障。通过PPP模式让民营经济大展身手,成为政府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的主要力量。

原标题: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深度思考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PPP模式查看更多>第三方治理查看更多>环境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