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土壤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国家层面的顶层规划十分必要。赵其国院士在本次高层论坛上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我国土壤保护工作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及土壤保护道路上各个阶段的战略目标,为制定国家土壤安全战略规划提供指导。
赵院士谈到,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兴国安邦、文明建设的基础资源。土壤与地球——生命密切关联,保护土壤的安全,也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生命的安全,它与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安全密切相关,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当前,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我国土壤问题日趋突出,不仅威胁到国家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还影响到社会稳定、投资贸易和环境外交,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针对我国土壤资源、肥力、生态和环境中的突出问题,以改善土壤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为目标,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保护宏观战略思想、战略任务、战略重点以及战略实施对策,构建人地和谐、永续利用的中国土壤安全保护体系,是新时期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需要。它对持续利用保护土壤资源,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粮食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和城乡人居环境健康,促进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赵院士从我国土壤保护工作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及期望达到的战略目标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指导思想——“由点到面,实现民族复兴梦”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指导下,我们应以“人地和谐,地力常新,安全健康,永续利用”为土壤保护的出发点,以流域性、区域性、城乡工矿区土壤障碍及污染问题综合防治为重点,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土—水—气—生—人”一体化的土壤圈研究体系,建立适合国情的融“预防—控制—修复—监管”为一体的土壤圈管理体系;通过全面实施土壤保护战略,稳固维系中华民族繁荣与文明发展的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根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和国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和生态文明社会的全面建设。
战略方针——“六个统筹、三个坚持,建设土壤安全保护体系”
面对现阶段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显现或潜在的土壤资源退化和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我们需要统筹土壤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建设,统筹土壤肥力维护与农业持续发展,统筹土壤生态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土壤污染治理与人居环境安全保障,统筹土壤合理利用与全球变化影响,统筹服务土壤保护的中央、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资源投入。
我们需要坚持“土壤利用与土壤保护同步,土壤数量与土壤质量并重”,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土壤分区分类保护;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土壤环境保护法治,提高社会公众的土壤保护意识,长期不懈地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壤安全保护体系。
战略目标——“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良性循环”
我们的土壤保护工作要以维护土壤生态功能、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业生产、食物安全和人体健康为目标,查明全国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状况,提高土壤肥力和净化功能,有效避免、遏制或消除土壤资源退化和土壤环境污染;积极推进土壤科技创新,发展土壤圈层理论和新兴研究方法,建立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的预防控制修复技术应用体系,创新现代土壤科学,促进土壤科技进步和专业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中国土壤保护法制、体制和机制,提升土壤质量监管能力,逐步健全国家土壤保护体系。最终创建“我国土壤安全工程体系”。
为实现以上总体目标,分别确定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土壤保护阶段性目标。
(1)近期目标(2020年):
建立和健全我国土壤保护法制、体制和机制,初步建立国家土壤保护体系,实现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有效监管;进一步摸清全国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状况,提升土壤保护科技研究水平;使土壤污染退化趋势总体得到有效遏制,对食物安全、饮用水资源和人群健康构成重大隐患的土壤污染区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农业主产区的土壤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
(2)中期目标(2030年):
进一步完善国家土壤保护体系,健全土壤保护监管体系,全面提升国家土壤科技研究和教育水平;基本遏制区域土壤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趋势,修复具有不可接受的高风险土壤污染区,使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明显改善。
(3)长期目标(2050年):
基本消除土壤污染区,总体稳定土壤退化区;全面改善土壤生态功能和土壤环境质量;健全国家土壤保护体系与科学技术支撑体系;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整体进入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良性循环阶段。
赵其国院士简介: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国际土壤学会盐渍土分委员会主席,国际土壤学会土壤环境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国际山地研究中心理事,江苏省和南京市科协副主席。长期从事中国及世界土壤地理与土壤资源研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为规范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本标准规定了土壤环境监测的监测方案编制、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点位布设、样品采集、样品制备、样品流转、样品保存、样品分析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内容。本标准适用于
湖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深化拓展“洞庭清波”常态化监督工作,2023年严肃查处了一批生态环境污染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案件,6起典型案例如下:1、沅江市巴南湖采区超时、超量、越界采砂问题。2020年至2023年4月期间,益阳沅江晓日砂石经营有限公司、沅江市砂管事务中心违反规定超时采砂,越界到
新年伊始,中标喜讯频传!中国能建的建设者们同心致远、向新而行,在风电、光伏、储能、轨道交通等领域中标一批优质工程。一起来看看↓↓↓无锡地铁6号线4标段项目近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联合体牵头中标无锡地铁6号线4标段项目。无锡地铁6号线工程线路全长24.210千米,均为地下线,共设车站18座,其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公布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为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相应代价,各地各部门协同发力,办理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诉讼)案件,体现了各地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近几年,在风电场“以大代小”的升级改造和退役风电场拆除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土地生态修复成为热门话题。那么,什么性质的土地需要进行生态修复,修复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成为更多风电场投资建设者关注的问题。建设项目应遵从专门土地复垦标准风电场退役和升级改造生态修复的土地
日前,电建生态公司实施的首个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治理项目——武汉铁塔厂土壤修复项目污染治理主体工程全面完工。武汉铁塔厂地块土壤修复项目是为修复铁塔厂区12.9万平方米范围内的2.8万立方米污染土壤而实施的一项综合性治理工程。该项目采用原地异位化学氧化和酸碱中和、原位中和修复、水泥窑协同处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要求,建设单位委托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长兴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期)”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21年修正)(浙江省人民政府令388号),现对长兴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要求,建设单位委托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长兴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期)”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21年修正)(浙江省人民政府令388号),现对长兴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5月3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2022年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请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尚静,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刘军,自治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牛进频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自治区党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于11月21日公布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办法,其中规定,要分类设定部门职责,要求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管,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实施监督管理工作和做好土壤污染防治相关工作。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6月27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上海市2022年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其中2022年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634家企业,2022年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442家企业,2022年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214家企业,2022年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596家企业,2022年其他重点排污单位名录493家企业。上海市生
展会时间:2025年10月07-10日展会地点:法国里昂EUREXPO主办单位:励展博览集团举办周期:两年一届(第31届)【展会介绍】法国国际环保展Pollutec由法国环境能源署(ADEME)支持举办,展会受到法国工商会、欧洲企业网络协会、能源效率和工业脱碳联盟、法国领土工程师协会等相关部门支持。自1986年创办以来
近日,生态环境部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农业绿色发展进展明显,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增完成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有条件的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率先全域基本消除较大
11月7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2027年,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整改合格率达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0年,各项指标进一步提升。全文如下:关于印发《土壤污染
导言:剩余污泥管理条例(SSD,欧盟86/278/EEC/1986年6月12日)旨在鼓励在农业中使用污水污泥,同时防止对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条例通过限制7种重金属(镉、铜、镍、铅、锌、汞、铬)含量上限规定了污泥和使用污泥的土壤的质量。它还要求在土地利用前对污泥进行处理,并考虑到植物对养分的需求。自
2023年4月6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与大兴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兴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翟杨带领区生态环境局、发改委、园林绿化局、水务局、经信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签约活动。环境规划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何军率队,带领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处、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碳达峰碳中和研究
《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于2023年3月30日获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将自7月1日起实施。全文如下: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2023年3月30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众健康,
3月17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印发支持建设海南藏族自治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若干措施的通知。措施提出,加快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围绕“水、风、光、热、储”一体化开发利用,依托海南建设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鼓励开展抽水蓄能、低成本制氢、储氢等技术研发示范。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7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印发支持建设海南藏族自治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若干措施的通知。措施提出,加快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围绕“水、风、光、热、储”一体化开发利用,依托海南建设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鼓励开展抽水蓄能、低成本制氢、储氢等技术研发示范。推进“源
2023年3月22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在北京第二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我院党委书记陆军、院长王金南院士、副院长何军、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冯燕、副院长严刚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院士、贺克斌院士、刘毅院长、岳东北副院长出席了签约仪式。双方就各自的总体情况以及相关合作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7月4日,丹江口市发布2022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总体目标提出,对标“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总体思路,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分类管控、综合施策,严控增量、减少存量”的原则,以改善全市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粮食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全面完
日前,甘肃省陇南市政府办公室印发《陇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陇政办发〔2022〕53号),《规划》聚焦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能力建设,谋划确定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一是统筹发展与保护,推进
本篇内容为退化的土地如何做生态修复。1退化土地生态修复的工程措施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的土地退化,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工程措施。世界各国都对退化土地的生态修复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案例,也不乏有深度的专著问世。本部分针对土地退化分布最为广泛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
土壤是地球表层具有生命的历史自然体,是连接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的纽带,其形成、发育和功能将深刻影响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因此,土壤也是地球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地表岩石-土壤-生物-水-大气相互作用带被称为地球关键带(TheCriticalZone),土壤-生物系统涉及植物、微生物和土壤无机组分,
我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全国约有19.4%的耕地调查样点超过土壤环境质量限量标准。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0%;集中解决一批威胁群众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基础性问题。了解和解决其所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问题,是土壤环境基准/标准是否科学准确并在国家层面上能否全面应用的前提。本文从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相关的概念及其内涵、基础方法标准化、生物受体的选择和变量归一化4大方面阐述了土壤环境
我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全国约有19.4%的耕地调查样点超过土壤环境质量限量标准。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踏上新台阶。只是,前路坎坷,如何破局?瓶颈尚未打破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长路漫漫伴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工业化阶段,高速发
近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我国因污染退化的土壤数量日益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土壤污染正进入集中多发期。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近日,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时谈到。土壤污染除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和不可逆
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我国因污染退化的土壤数量日益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土壤污染正进入集中多发期。“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近日,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时谈到。“土壤污染除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和不
近30多年来,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农业高度集约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凸显。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中重度污染耕地面积高达5000万亩;工业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土壤污染总体严重;矿区、油田及饮用水源地区土壤环境安全隐患令人担忧;土壤污染已呈流域性和区域化态势
谈起汞污染就不能不让人联想到1953年的日本水俣病事件,当时工厂排出的含汞废水流入河流,进入食用水塘,转成甲基汞氯等有机汞化合物,甲基汞等有机汞化合物又通过鱼虾在人体内累积,最终发展成为轰动世界的水俣病事件。关于汞的毒性,各种汞化合物的差别很大。无机汞中的氯化汞是剧毒物质;有机汞中的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土壤及土壤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共识。为了更好地增强人们保护土壤的意识,本文综述土壤的概念、作用、特点、当前中国土壤类型、当前土壤为什么会不清洁、土壤污染现状及该如何保护土壤资源等,以期为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每年的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WorldSoilDay),2015年是国际土壤年,2016年我国又颁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无论是国家战略还是国际计划,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土壤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密切联系。保障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