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治疗黑土地“贫血症”

2015-07-30 14:43来源:中国生态修复网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保护黑土该咋办

黑土地的现状已引起各界高度重视。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在不久前的专题报告中建议,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保护黑土地资源的法律或法规,尽快实现黑土地资源保护的刚性约束,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黑土地资源的保护,建立黑土地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全面推行保护性耕作制度,大幅增加黑土地农田基本设施投入,对于城市化建设等非农建设用地实行黑土耕作层土壤剥离制度。

农业部、财政部也积极行动。今年中央财政专项安排5亿元,支持东北地区17个产粮大县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黑龙江省确定双城等9个试点县(区),计划落实黑土地保护试点面积100.83万亩。其中整建制推进涉及4个整乡推进、62个整村推进和53个合作社。”

黑龙江省农委副巡视员李世润说,整建制推进有要求,试点县要“县内有大中型有机肥厂、乡镇内有农机合作社、村里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土地集中连片,每个县实施面积不少于10万亩。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全省黑土地保护试点实施方案,并探索了平地玉米区、坡耕地等不同的技术方案。

据介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深松整地、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不断扩大黑土地保护面积。全区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00万亩,有效解决了农民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造成肥料浪费及地力下降等问题,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该区以希勤乡爱强村、同心乡同德村连续10多年施用农家肥为基础,向246个行政村扩展,施用农家肥面积达到50万亩。

曾衍德说,要坚持用养结合、保护利用。统筹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黑土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路子。同时,要坚持突出重点,综合施策。以耕地质量建设和黑土资源保护为重点,统筹考虑土肥水种栽培等生产要素,综合运用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确保黑土地保护取得实效。他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有机肥资源利用增肥。各地要根据不同纬度重点推广秸秆机械粉碎还田、覆盖还田和秸秆堆沤还田等不同的秸秆还田技术。还要加快推进种养结合,在畜禽养殖相对集中的地区,发展从事有机肥生产和施用的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农民利用畜禽粪便积造和使用有机肥。

粮豆轮作培肥。通过建立合理的轮作种植制度,推行粮豆轮作,增加大豆种植面积。由于收入差异,目前农民不愿意种植大豆,要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

缓坡地治理护肥。坡耕地治理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要根据实施情况,对不同坡度的缓坡耕地,采取机械起垄横向种植、短坡种植、等高修筑地埂,结合地埂种植生物篱带等治理措施。

此外,发挥好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头作用至关重要。中国农科院农业区划所副所长徐明岗认为,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一定要有承担任务的载体,像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就是很好的载体。他们有保护黑土地的强烈意愿,又有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条件,把他们作为试点工作任务的承担者,效果更好。

原标题:治疗黑土地“贫血症”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有机质查看更多>土壤微生物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