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评论正文

苏州人大问效生态补偿 严格资金管理

2015-07-31 09:19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闫艳关键词:生态补偿生态保护苏州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想问问财政局,生态补偿资金是如何安排、划拨、使用和监管的?”

苏州市生态补偿主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由市、县级市(区)两级对镇或者街道办事处、村民或居民委员会两级进行补偿……”

抛出问题的是江苏省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工委主任何坚忠,回答问题的则是苏州市财政局局长吴炜。

这样的一问一答看似寻常,实际上是苏州市人大常委会首次通过专题询问的方式对生态补偿工作进行跟踪问效。

这样的询问对推动政府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管理,扩大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效应,全面提升苏州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共同关注补偿成效

为了使专题询问更加体现民意,更有效地促进全市生态补偿工作,在专题询问前,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利用当地媒体、网站、微博和微信等载体,刊登或播放专题询问的公告,征求社会各方面关于生态补偿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市民们对此纷纷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通过梳理,委员和列席会议的代表们带着与市民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问政。其中,生态补偿资金是如何分配的,资金使用预算和使用结果有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张榜公示;生态补偿实施后,各受补偿单位原先的农业补贴会不会减少等12个问题,成为此次询问的主要内容。

2014年10月1日,《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的第一个生态补偿地方性法规,《条例》施行后,执行效果如何?生态补偿资金分配使用的成效怎样?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创新监督形式,以专题询问的方式进行了解。

“如何确保将钱用在刀刃上,确保补偿资金发挥保护生态的最大效用?具体工作中还有哪些差距和不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以‘专题询问’的方式跟踪问效,这个‘效’就是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成效的‘效’。”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周文生告诉记者。

在专题询问的现场,苏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人员将询问的问题和回答都实时公布到微博、微信上,让市民在第一时间可以全面了解生态补偿工作取得的成效。

在湿地中,木桥、木屋交错呈现,游客在栈桥上漫步,听鸟儿细语,赏荷塘美景。苏州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如今成为市民节假日最热门的旅游地之一。2014年冬天,这里更是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50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在这里越冬。而这一切都得益于生态补偿。

苏州市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以来,全市生态保护补偿资金逐年增长,从2010年到2014年底,已累计投入资金53.27亿元。近97.21万亩水稻田、29.41万亩生态公益林、64个水源地村、161个生态湿地村纳入了补偿。自然湿地保护率从2010年的8%上升到51.4%,太湖、阳澄湖沿线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

敦促资金使用透明公开

从杨晓明等24位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尽快制定实施生态补偿办法”的建议到《条例》的正式实施,苏州的生态补偿工作已经走过了5年历程,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为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大力推动的一项重要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生态补偿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在视察调研中,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发现,生态补偿资金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存在着使用不规范、不透明等现象,影响了生态补偿政策效用的发挥。

“在市级层面上,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使用情况还没有全面公开,今年我们要把这两本账向全市人民公开。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有的地方资金管理透明度不高,未将资金使用情况与使用结果向村民张榜公开,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落实得还不够到位。”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国玲坦言。

原标题:苏州人大问效生态补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补偿查看更多>生态保护查看更多>苏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