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土壤修复:旧貌如何换新颜

2015-08-25 09:09来源:中国化工报作者:汪建沃关键词:土壤污染防治土壤修复土壤环境管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土壤污染修复产业产值尚不足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重达30%以上。由此可见,土壤修复市场前景可观。2013年,全国土壤修复领域企业由200多家增至500多家,产值达140亿元。预计2015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达400亿元。不少专家预计,未来4~5年,将是土壤修复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我国土壤大范围、大面积的污染超标率,可谓重;土壤修复万亿级规模的市场预期,可谓大;全国每年新增数百家相关公司进入土壤修复业,可谓热;土壤修复是多学科协同的复杂系统工程,可谓难。此外,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存在技术与资金的双重高壁垒,要真正进入并不容易。

因此,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虽然前景看好,但想进入的企业仍需冷静谨慎,需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准备之后,再开始行动。我们期待化工行业出现土壤修复的领头羊。

相关评论

迫在眉睫 科学推进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现代工业加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修复已经和正在被破坏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而土壤修复是重中之重。特别是我们必须科学推进农田土壤修复工作,以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受威胁。

湖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柏连阳:土壤修复必须由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全社会合作。在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方面,湖南省走在了全国前列。2011年8月,总投资达595亿元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在湖南全面启动。这是全国第一个获国务院批准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截至目前,湖南多地的土壤修复工作正在抓紧进行。比如,长沙市在全国率先对种植农产品的土壤进行环保认证,给粮食、果蔬戴上“土地身份证”,这一举措取得了明显效果。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揭雨成:土壤修复炙手可热,而市场不规范、资金缺乏、技术不成熟却成为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拦路虎。国家应该在开展典型地区、典型修复的土壤污染治理试点基础上,通过探索各类型的土壤修复经验,制定较为完善的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并参照发达国家经验,有计划、分步骤、科学地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

原标题:土壤修复:旧貌如何换新颜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防治查看更多>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环境管理查看更多>